本帖最后由 不死的光芒 于 2021-12-31 07:16 编辑
笛声,总是在接近黄昏的时刻
我对现实中的笛声向来不挑剔,这与我曾经有过尝试吹奏笛子的经历有关。说是尝试,不过是在乐器行买回来一支笛子,然后依照赠送的书本胡乱学学而已。花了很大的功夫,好不容易弄出了声响,却终究难以成调,索性放弃。
于是便想,能够将笛子吹好,一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我的“不挑剔”所指的对象是不包括演奏家的,本身就是吃这碗饭的,必定技高一筹,如同作家一样,怎可胡乱地用一篇文字糊弄人?所以,我所言的“现实中的笛声”是指我在生活中可以听见的真实笛声,它不是录制好的CD,亦不是一位大家的深情吹奏。
我在小区里听见的笛声,便是我不挑剔的对象。
距离第一次听见此声,已经有好些年月了。我以为这应该是一位业余者的业余爱好,相对于我只能够将笛子弄出声响来说,他的技艺貌似只略胜于我。
笛者一直执拗地继续着他的练习,并且,我一直是在这样的时间段里听见他的吹奏——不在清晨,不在夜晚……只在接近黄昏的时刻。
在这样的时间段里,鲜有人入眠,外加小区里的人烟稀少,选择此时是他的明智之举。即便经过很多年月的练习,如今的他已经能够吹奏出很多完整的曲调,却依然固执地选择这样的时间段。
我曾抬头仰望,并且侧耳倾听,试图借助耳朵与某一扇窗户之间存在的关于旋律的那根弦,然后一路顺藤摸瓜,确定这笛声究竟是从哪一扇窗户里飘出来的,却每每无法轻易地下结论。
有时候我会想,既然在我回家的必经途中,那么我与这位笛者应该有过照面。可是我却未曾看见某位路人拿着一支笛子在小区里出现,便达不到对号入座的目的。他又是否曾经将心爱的笛子擦拭干净,装进行囊,然后觅得一片宁静的湖泊、一座悠远的小山、一处广袤的田野……总之,是去一个更加适合吹奏的地方,使得笛声有着更好的传播介质与归宿。
关于这些,我不得而知。
我所知晓的,是他依然坚持着在那个无人打扰、他亦不打扰旁人的时间段里继续着练习,仿佛形成了生物钟,只在接近黄昏的时刻开始自己所热衷的爱好;他依然在喧嚣中固守自己的那份执着,在如今枯燥而又乏味的小区里,将自己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泊、一座悠远的小山,或者是一处广袤的田野……
笛者似乎曾经远行,或者因为什么事情的耽搁,已经好些日子未吹奏。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是在这个刚过惊蛰的时节里,我又听见了笛者的笛声。好比这世上很多的事情,你无暇念及,却又在再次得到它时重新想起。 在那个接近黄昏的时刻,几只鸟儿在笛者楼下的桃树上鸣叫,桃树上的桃花正可劲地绽放,有关于春天的一切事物,都是那样地悄然而至,却又在你不经意间显得猝不及防。恰到好处又如我所愿地,笛者的笛声翩然而至,仿佛带着翅膀,飞进这个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它不拥有装饰整个春天的力量,却撩动了我久未拨动的心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