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秀美风景系列(人间最美在宜城)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1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鲍冲岭“琴音石洞”躲鬼子洞
——安庆风景与近代革命系列
第17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鲍冲岭“琴音石洞”躲鬼子洞。

    鲍冲湖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以北,与枞阳县毗邻。是由原来的八步村和鲍冲村合并而成。
    鲍冲湖村乡村旅游基础良好,境内龙泉寺、钟声幽远,久负盛名;鲍冲湖风景区,山水相依,素有“安庆小桂林”之美誉。
    鲍冲岭位于鲍冲湖靠花山一侧,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空气清新,景色迷人。鲍冲湖村是安庆市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之一。
    鲍冲岭山脊上巨石林立,有像乌龟的,景区就称为“双龟探月”。有像石猴的,景区就称为“石猴观海”。
    
  顺麻石条铺就的台阶能够走到鲍冲岭顶,从鲍冲岭能走到花山的中方寺。但这一路上斩棘丛生,较难行走。
    鲍冲湖景区奇峰怪石很多,景区也起了很多各色名称,有五指擎天、犀牛望日、混沌初开、阳元石等等,其中“古洞琴音”的石洞便是今天卒子介绍的其中一个。
    “古洞琴音”位于五洞山山腰,或许“古洞琴音”是指从洞中流出的溪水,如同经年不息弹奏着音乐,让人为之感叹!但“古洞琴音”却有着另一段屈辱的历史。
     安庆,位于武汉与南京之间,战略位置举足轻重。日军想要攻占武汉,安庆就是“大跳板”。1938年,日军正式拉开“安庆攻略战”的侵略。
  1938年侵略安庆的日军,一路扫荡,致安庆沦陷。江岸渔民还没来得及收网,日军炮火逼近,只得匆匆逃离。日军在安庆烧杀抢掠,安庆百姓纷纷逃难。
    据说,“五洞山”的山洞以此著名的就是当年为逃避日本鬼子的“扫荡”,村民们就是躲藏在这些山洞避难。
    据了解,“琴音古洞”容量为最大,据说当年就容纳上百当地群众。这些鬼斧神工塑造的怪石,当年却躲避了鬼子们的扫荡。    
  
  站在山腰眺望,整个鲍冲湖一览无余。它静静地躺在青山绿野之中,湖面一平如镜,山影云天倒影于湖中。远处,一叶小舟飘曳过来,把水中倒影搅得支离破碎。
    湖中最大的岛屿“卧牛岛”,呈现出一副巨人的姿态,笑迎八方来宾,卧牛岛上别墅荷花楼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    
[size=0.83em]二游鲍冲湖 037.jpg (288.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16: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师(狮)山岭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大龙山师(狮)山岭。

    大龙山师(狮)山岭位于五横乡与罗岭镇接壤,这条山岭直连大龙山的三县尖。大龙山师(狮)山岭有着大量的青翠的竹林、枫香树和苍绿的杉木,但更多的是松树林。
    这条山岭是田畈连接大龙山的北面重要一条山岭,这一带有大小几十个山头,它从田畈间陡然延伸到海拔六百米的山岭。
    古时,从罗岭或五横要登上三县尖,就必须从师岭上登三县尖,这是卒子尝试过大龙山完全不同的路线其中的一条,这条路较为难走,其中一段路垂直达六、七十度,需要花三四个小时才能登顶。

    大龙山师(狮)山岭的路蜿蜒山道,路程约有十多里。这条路不是走在山脊上,而是山脊下约一百米的山腰处,这条路较为难走容易迷路。
    在高大的杉树、栎树和松树混合林,再向上就是师岭。师岭又称狮岭,究竟是师岭还是狮岭,谁也说不清。这条山道是登山者自我挑战的好地方。
     师山是大龙山的一个小山头,卒子在以前的游记中曾写过,“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这里曾是清朝咸丰年间湘军驻守的山岭之一。
    大龙山很多山峰,西北部的师山,主峰师山尖,海拔约五百多米,曾是湘军曾国荃的瞭望哨,卒子曾介绍过。
    师山为一方祈祷之处,山高千刃、起伏顿挫、奇形怪状、千百万变,师山壁立、嵯峨怪石,这里是整个一条山脊通往大龙山三县尖。师山是大龙山一处自然风光的圣地,与罗岭镇至五横乡交界处,海拔约五百多米,是怀宁县内名山之一,现为安庆宜秀区。
    古时,怀宁、安庆、桐城几地百姓西从师山岭头翻山至三县尖,再到杨桥等地,现在上山的土路,还有少部分石条可到山顶。
    大龙山师山岭是大龙山北部的一个重要山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历朝历代封锁安庆北大门的重要战略高地。
    清朝咸丰年间,大清国的中兴之臣曾国藩正率领着他的湘军主力围攻长江下游的重镇安庆。为了攻下安庆,湘军几乎是不顾一切。太平军为了救援安庆也是绞尽脑汁,先有陈玉成率军西征湖北,后有心不在焉的李秀成象征性的从江西进军湖北,洪仁也是亲临安庆城下。陈玉成在折回安徽之后,与湘军在安庆城下对峙了一年有余,屡次组织援军,最终安庆还是被湘军攻陷。
    安庆究竟在太平天国时代是怎样的重要,以至于让湘军和太平军双方都不顾一切的争斗控制权?在太平军丢失安庆之后,太平天国再也没能扭转颓势,一步步走向了灭亡。首先,长江安庆段地形险要,相对其他的沿江城市,既位置重要,又有险可守。
    安庆老城北靠群山,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大龙山,南临长江,东西临湖(河),且位于长江弯道处,水流相对湍急,没有任何一个方向是平坦开阔的,无论从哪个方向攻击安庆,都是相对困难的,因而安庆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湘军以安庆为大本营,他们屯集在安庆大、小龙山和周边重要战略要地,向驻守安庆周边的太平军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此就有“万里长江此封喉”之意了。
[size=0.83em]20150523 279.jpg (265.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12: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道山祖师洞石刻与石滴仙脂
——安庆石刻与秀美风景系列
第17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妙道山祖师洞石刻与石滴仙脂。

    妙道山位于大别山南坡余脉青四山脉的主要山峰,其主峰聚云峰海拔1465米。
    妙道山由聚云峰、祖师峰、紫柳园、南溪源、龙门峡谷五大景区组成,今天卒子介绍的祖师洞位于祖师峰半山腰。
    妙道山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西南部,是岳西县茅山、店前、河图三乡镇交界处。民国以前这三个乡均属于太湖县管辖。
    妙道山属典型的中山地貌,山势呈双狮环抱之形。主峰聚云峰,海拔1465米,是岳西县六十九座千米以上高山之一。
    妙道山位于岳西西南部,由妙道山、鸭嘴石、黄柏山而組成的环形山脉,峰峦叠嶂,山环水绕,是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厚重的地方之一。
    妙道山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汇林、瀑、峡、洞为一处。卒子一共到访六次。由聚云峰、金璧禅寺(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紫柳园、南溪园和龙门大峡谷五大景区构成。下图为祖师洞。
    天生石镜、仙憩遗踪、飞来玉榇、地下宫殿、石船覆杯、雨后晶帘、九曲飞翠是不错的景点;天书崖、点将台、猿人石造型逼真;下图为常年香客到此处祈拜。
    妙道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来百花齐放,夏季绿波荡漾,深秋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还有那看不尽的云海、日出、彩虹与佛光。妙道山祖师洞旁还有一个小洞,传说当年此洞为熟食就餐地方。

    妙道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着厚重的文史。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开拓”,妙道山亦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修行的僧人生活痕迹。现祖师洞壁有明朝石刻一方。
    晚唐时期,有一高僧,法号义玄(公元867年——?)俗名*霞,由浙江西天目山(今临安市境内)来妙道山结庐修行,传道讲经,时人尊为临济祖师,而其开创的佛教禅宗南宗南岳系临济教派,至今仍宗风不衰,远传海外。
    义玄祖师到妙道山后,见此处山型别致,寻觅半山腰有大小两洞,大洞能容三十人,小洞能容二三人,便在此处修行,传道讲经。后人称此山为祖师峰,此大小两洞为祖师洞。后人为纪念这位开山鼻祖,将背后这座山峰取名为“祖师峰”又名祖师尖,将他在半山中参禅打坐的石室取名为“祖师洞”。
    唐朝宣宗李忱大中十五年(即公元861年),义玄祖师在祖师峰山脚建金璧禅寺,开创佛教禅宗重要一支临济宗,世人称为临济宗祖庭。因临济禅术高妙,乐善好施,其弟子及信士均推崇备至,誉其道行为 “妙光善道”,故此山得名“妙道山”。
    “祖师峰”半山的“祖师洞”石室壁上的石刻,经过卒子仔细辨析,大致文字为“居士蒋庆萧于大明崇祯五年重修,性经,石匠祥”等字样。据卒子推测,明朝末期,一位五河乡河南村蒋庆萧的居士到此重修祖师洞前的茅屋,但于到此烧香祈福的香客躲雨避阳,由一位叫详石匠刻在祖师洞壁。此处文物至今未列为文保对象,多少有些遗憾。

    祖师洞旁有一眼小井,是祖师取水饮用的地方。井水从细如丝线的岩缝里渗出,本来洁净而透明,润在石壁上,却是一片殷红;
    祖师门建于山脚的石阶上,祖师洞位于半山腰。据《潜山县志》记载,是临济祖师进山时寓居修道之处。经过卒子仔细观察,石壁上透出的类似血迹般的物质,可能是青苔的一种,数千年来变异形成如今的血迹一般的痕迹。
    仿佛是从石缝滴出点点胭脂一样,所以古人称为“石滴仙脂”,是妙道山一景。从祖师洞能够看到对面的聚云峰山腰的鸦嘴石,又称纱帽石。
    祖师峰为妙道山第二高峰,能够看到图河镇的明堂山,祖师峰海拔1432米,四周群山簇拥,薄雾翻滚,如笼轻纱,风景秀美。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0: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河檀香岩与檀香寺旧址
——安庆风景与寺庙道观系列
第175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汪河檀香岩与檀香寺旧址。

    五年前,卒子曾与驴们到访此处,檀香岩与檀香寺旧址位于安庆市桐城市黄甲镇路汪河村。
    檀香岩位于汪河村的半山腰间。据说檀香寺就是一座建在檀香岩间的古寺。檀香山后还有一个檀香洞,檀香洞里有清朝的木雕菩萨,还有一口“圣井”。
   
    檀香岩位于汪河村花园组西南,牯牛背水库东侧。景区内飞瀑奔流,溪中怪石嶙峋,发出钟鼓之声。清末,桐城派作家姚永概曾与伯父姚澂士来游。
    据姚澂士撰《檀香岩小记》有云:“岩下一小庵,结数楹,树荫丛蔚,四时山鸟闲花,溪径蜿蜒,可集游人之咏事。时与二三知己或坐或立,盘桓于溪水怪石,可乐也。”这个小庵就是檀香寺原寺,此寺后毁,不存。

    檀香岩飞瀑怪石,岩上有三处瀑布,瀑布东南崖壁处有摩崖石刻“石门真隐”。瀑布就在佛洞后,这是此行所见第三处瀑布。
    檀香岩耸立的大阴山山腰间,面临浩瀚的牯牛背水库。现在的牯牛背水库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蓄水的水库,原汪河是一条长长的溪流,两山的对峙中间的溪流,这个山坳,就看见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檀香寺,“自古名山僧占尽”在此得以验证。
    据历史考证:檀香寺最早建于元朝末年,系由明朝巢湖相隐寺的主持大容和尚来此处修炼所建,迄今已历五百余载。
  
   檀香岩有一天然石洞,洞内除供佛像外,还有大清光绪三年重塑佛像功德碑一块,清澈见底的泉水井一口。
    此井从不枯竭,四季温差不大,任何时候都可饮用。佛洞东侧有一道瀑布,瀑岩高峻陡峭,丰水季节,瀑布如同天降,煞是壮观。

    洞与瀑布以及登山石梯和谐构成一道少有的自然景观,正如洞壁上石刻的诗句:石梯有尘清风扫,洞府无锁白云开;龙泉瀑布飞花雨,洁身池里浴仙人。虽然我们几个人来得不是时候,正是枯水期,但仍然还有一股细流从上而下。
    大殿后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大容和尚圆寂葬于此的八角型墓塔之地,塔身有七层,层层有洞,方方有洞,一洞一佛别具特色。塔旁有亭,可以远观牯牛背水库。
    香炉佛塔,是檀香寺一景。现檀香寺是在原檀香庵遗迹上新建的寺庙。据传檀香寺始建于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朝,九华高僧云游至此,发现此处洞天福地,就在此修行。后建有小庵,名檀香庵。
    现在檀香寺石洞内,有几尊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的木雕像。

    洞内除佛像外,有清朝光绪三年重塑佛像功德碑一块,清澈见底的泉水井一口。据说此井从不枯竭,饮此井水可祛病强身,被誉为“神水”。
    檀香寺位于黄甲镇汪河村,背依巍巍的大别山,前临浩瀚的牯牛背水库。
    檀香岩巨石内有清澈见底的泉水井一口。据说此井从不枯竭,饮此井水可祛病强身,被誉为“神水”。

    檀香岩、檀香寺与佛塔,这里有瀑布,瀑岩高峻陡峭,丰水季节,瀑布如同天降,煞是壮观。有佛洞与瀑以及登山石梯,和谐构成一道少有的自然景观,正如洞壁上石刻的诗句:“石梯有尘清风扫,洞府无锁白云开。龙泉瀑布飞花雨,洁身池里浴仙人。”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5: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泉出色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泉出色。

    大龙山,独不类他山。在大龙山对外宣传上,卒子花费数十年的精力和时间,几乎爬遍大龙山二三百个山头,寻得无数美好的景点,今天再次向大家介绍一处景占,人称“泉出色”。
    “泉出色”位于大龙山大洼岭河峡谷中,大龙山北部;
    怀宁县与安庆市区两地交汇处,泉出色景区内风光秀丽、群峰壁立,能看到这一景点实属不易。
    大龙山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有着茂密的森林和数十种草药。
    有川流不息的白龙溪水、清澈透明、碧波荡漾,
    一直流入到石门湖,再入皖河,最后流入长江。
    大龙山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环境幽雅、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是休闲度假、康体保健、寻奇探幽等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旅游风景区。
    大龙山泉出色景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大山深处,可使你今天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这里奇幽秀险,如图如画,鬼斧神工,妙境天成,令人向往。
    大龙山最美的风景,就在大洼岭对面的斯家大排上,秀丽的大龙山,山上有很多巨石。
    如登上山顶风光尽收眼底,四周群山起伏,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如入云端。
    抬头远望,无边的云海使你心旷神怡。
    泉出色就位于大洼岭与斯家大排之间,是一处自然山泉,犹如一条沉睡千古、横卧于崇山峻岭弯弯鹃流。
     泉出色,碧波荡漾、飞瀑直泻、令人陶醉。它象一条蛟龙九曲十八弯盘蜒弯绕,雄踞在大龙山深处,
    给泉出色增添了无数的神秘色彩,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山欢水笑和生机勃勃,使大龙山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
  
    泉出色,是白龙山的源头之水,水泽清澈、味美甘甜,此水不仅饮用可口,而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称其为矿泉水。
    “泉出色”据传说,古代山下的村民,到山间发现有一处泉水可饮用,他就用大缸盛满水,抬到树下,独自饮用,回乡之后,满头的银发竟然渐渐乌黑起来,后来百姓称大龙山白龙溪源头水为“泉出色”。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20: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燕窝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燕窝地。

   谁家葬在燕窝地,不久之后就会出大官。这是流传在大龙山佛岭一带百姓的传说。
   传说,大龙山北部佛云凸前有几条大排,其中一条天然环形之地,地正脊背当地人称老虎背,老虎背一侧山岭称为佛岭,又称夫子岭,夫子岭下有一个天然山包,当地传说这就是燕窝地!
   周六,卒子到访此处。与当地百姓交流得知,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有一处坐落在三面环山的燕窝型之中,东面有大龙山大岭、斯家大排、大洼岭、松丫廓、老虎背,北面有牛尖岗,西面有姊妹岭、尖山岗,南部有龙珠山、脊见岭(集贤关)等等。
   燕窝地正处佛岭一侧的“门户”,风水“关口”。
   且翻过后山有一条山冲,山冲名为鲁冲,到了这里才体现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
   座西南朝向东南,为弥补佛岭“水口”缺陷以龙山寺、龙王庙、三圣庵等作为“关锁”,是基于风水水口处宜“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补“嶂”而造。
   因此在东侧再翻过二至三个山岭后,是大龙山一处风水要地,这里在元朝前就建有龙王庙、西侧翻二至三个山岭宋朝前就建有城隍庙,西峙明朝前建的龙珠庵,守住鲁冲这一带的人气、财气、仕气,是一处完美关锁,也是鲁冲一带一道亮丽的景观。
   大龙山燕窝地的风水结构位置的独特,是一处风水宝地,这一带寺庙其数目之多,风水之好,是安庆市区周边风水最佳之处,宜秀区政府、大龙山镇镇政府、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卫校等机构、单位都坐落在这里,这里又有安庆世外桃源之称。
   大龙山燕窝地风水来自于宋朝以前,燕窝地地处半山区,原鲁冲水库形成之前,这里位于一狭长谷坳中,因地处安庆城北郊,距安庆城仅二十多里地,多次兵伐动乱,这里的居民早已外迁,如今的燕窝地也仅是当地人的一种传说而已。
    大龙山燕窝地是大龙山佛岭的“门户”,风水“关口”。古代人们非常崇拜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在佛岭燕窝地上建有两个土地庙,前者保佑当地百姓仕途坦达、官星高照;
  后者则是当地百姓的保护神,保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燕窝地现有很多坟,当地百姓说,谁家葬得此处坟,日后定有大官出。
  当地人坚持相信这里是出大官的宝地。
  就在燕窝地半山腰间,卒子随机拍摄了几座古坟,其中有清朝宣统元年的严道羯、
  乾隆年间严廷飓等等。  
  燕窝地与背后的老虎背相连,而老虎背又与大龙山佛云凸相连,这里自然成了整个佛岭的“水口”,
  风水先生讲这里作为“关锁”的自然是二三个山岭外的龙王庙、龙山寺和三圣庵等寺庙,是基于风水水口处宜“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补“嶂”而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5 1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聚仙宫逍遥台与太平军军火仓库遗址
——安庆风景与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聚仙宫逍遥台与蓬莱三仙石,太平军军火仓库遗址。

    小龙山因地球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五百二十余米,是一处风景不错的景区。
    小龙山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闻名于世,被称为“五绝”。小龙山以石称奇,奇峰有龙头峰、织女峰(猴子峰)、罗汉峰、牛郎峰、莲花峰等。小龙山蓬莱三仙石相互叠加,使之形成了聚仙迷宫,迷宫千姿百态,洞中有洞,窄处仅可一人侧身而过,宽处却能容纳百人围坐。
    传说这里曾是黄帝和炎帝结盟驻跸之所,每年二月初二玉兰盛会时,各路神仙也都要来此聚会议事。怪石有神猿问天、蟠龙抬头、灵蛇出岫、蓬莱三山、鲤跃龙门、五福临门、狮回首、神仙居……
   龙山凤水之所以这样清幽灵动,就是因为它浸润着水的清纯。小龙山濒临菜子湖,山环水绕,刚柔兼济。这里在清朝咸丰年间的清军与太平军战争中,更是对峙的前沿。
     据了解,百年前,太平军一支部队就曾驻扎在小龙山群山间,现在的小龙山聚仙迷宫就是当年太平军藏匿军火的仓库遗址。
    “聚仙迷宫”主要由神龙洞、聚仙宫、万鹿洞组成。这里完全由巨石相互叠加形成,巨石之间曲折回环,千姿百态。
    太平军石达开曾奉令率太平军三次攻打安庆,与清军浴血奋战。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年二月,石达开带领先头部队攻占安庆后,不久又被清军占领。六月上旬,太平军火速调集军队反攻,又遭遇失败。九月下旬,石达开率领军队再次攻打安庆,终于夺回安庆城;设防驻守,建政安民,此期间筹建太平天国安徽省新政权,并指挥太平军西征,开辟与治理安徽乃至沿江根据地。
    石达开在安庆城驻守先后有两年半之久,在安庆坚守最长的一位。现珍藏于南京太平天国档案馆展出的“石达开在安庆指挥部”照片中,屏内建坊,左右为东、西辕门,门内鸣楼二,坊内为仪门,自仪门历阶至大堂,门前有雕梁画栋的石柱点缀,门口有石狮护卫。这与程晓苏先生在《安庆旧影》一书中,对巡抚部院的表述相吻合。清朝的巡抚部院,设在今天的人民路,原安庆市委旧址,现为徽商银行。
    石达开除在安庆指挥部召集军事会议,研究西征战略外,还在此推行新的政策法令,奖掖私营工商业,发展安徽经济,巩固太平天国政权。
    此期间,石达开向天王洪秀全上书奏疏,史称“石达开安庆易制”,洪秀全心情豁然开朗,立即批准他的易制。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春,“安庆易制”文告正式颁布,被太平天国称为“醒世文”,引起安徽全省的震动。石达开率先在安徽农村实行“按亩征税”,安徽沿江、巢湖一带便成了太平天国的粮仓和西部屏障,使太平军能长期与清军抗衡,从而延长太平天国的政权。
    石达开的“安庆易制”,是兴太平天国经济之重举,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也提高了安庆在全国的知名度。天王为奖励石达开,将太平天国每年一次的科举殿试,改为翼试,并在石达开生日这天举行。1854年翼试诗题为“翼化如春润”,彰扬石达开在安徽安庆之功。
     据史料记载,安庆罗岭小龙山一带,曾是太平军军火库遗址。据巨石山旅游公司对外宣传中提到的,聚仙迷宫就是当年太平军藏匿军火仓库,当年太平军将抬枪枪子和火器火药藏在洞中,进行防潮防水处理。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末时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军攻克桐城县后,为进军安庆府,曾在当地驻下进行军事准备。综合史料记述和现场情况分析,该聚仙迷宫极有可能是太平军经罗岭向安庆府推进过程中使用过的军火仓库。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1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乌龙溪与三叠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乌龙溪与三叠石。

    安庆市大龙山森林公园位于安庆市北郊,在原大龙山林场为基础上建立的,以森林、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为主。
    大龙山乌龙溪现独立景区,是安庆近郊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乌龙溪一侧的巨石,酷似一个石老人,当地人称这里为老君岩。

    大龙山乌龙溪是大龙山原四大名溪之首,后六大名溪之首。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素有“峰雄、洞迷、谷幽、石奇、木秀”之称,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交通和历史文化等优势。
   大龙山乌龙溪景区内摩崖石刻二十多处,其中仅龙山第一刹和“佛”石刻为清朝石刻,其它均为八十年代仿建。下图为老君岩局部,一般的朋友很难见到此景。
   大龙山乌龙溪境内曾是佛教道教圣地,古时有道观寺庙庵好多座,至今尚存唐朝建的无量塔塔基遗址。下图为安庆市原领导潘忠尧为乌龙溪景区题写的石刻。
    迷人的乌龙溪景区,石溪听泉位于乌龙溪景区中段,溪水静静流淌,流过巨石,流过石溪。
   大龙山景区最大特色是具有典型的球状花岗岩地貌景观,素有“峰雄、洞迷、谷幽、石奇、木秀、水灵”之称。

  乌龙溪中又有很多小的景点,其中以蘑菇石、三叠石等都是景区的著名景点。
    三叠石介绍,三块巨石叠落在一起,形成一道壮观的景色。
    大龙山乌龙溪是城廓之天然画屏,溪水流经石塘湖入长江。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大龙山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
    大龙山乌龙溪景区中段,有一处奇怪的石卯,石卯是刻在大巨石上向内凹进去的方型小窝。此类型的石卯具体的用途也无法解释;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类似于木结构中的榫卯,由木棍与巨石互相扣住,防止大型运动在山间活动。
    此类石卯的发现,对研究安庆地区的人文历史有一定的意义。安庆因地处沿江湖泊丘陵区,拔地而起,海拔高为693.4米,相对高差达670多米,因而巍然屹立,秀峰叠峙,丘壑殊甚,蜿蜒数十里,横卧长江北岸,似游龙一般,古称“龙山晓黛”。
    大龙山乌龙溪景区的巨石由花岗石垂直节理发育和球状风化,形成雄峰起伏,奇石林立,千奇百怪组成的石景、幽谷、迷洞和秀峰。
    有求子石、太公洞(卒子前期已经介绍)、观音洞(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石溪听泉、鹰愁崖(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等景点;还有酷似蘑菇的蘑菇石。蘑菇石也是因为长期的侵蚀和风化作用而形成。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09: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三乡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三乡尖。

    大龙山三乡尖,又称日照峰。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的大龙山,位置在安庆市北郊二十里处。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
    大龙山分为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石塘湖、龙泉寺、洪桂山、龙湫七个景区。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主峰三乡尖(日照峰)海拔近七百米。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
    山周五十里,面积一百三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大龙山分为大龙山与小龙山,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
    到三乡尖有很多路,其中最大一条路是开心开汽车直上山顶。大龙山的最高峰,也是观龙山风景的最佳处,名曰“三乡尖”,后误称“三县尖”,海拔693.4米。
    三乡尖与天柱峰遥遥相对,正名为日照峰。奇峰峥嵘,怪石嶙峋,山涧溪水,竹海茂林,云雾变幻莫测,景色壮观。
    立足山顶可览四面胜景,鸟瞰石塘湖粼粼碧波,长江风光和安庆市的新姿也全收眼底。此处历来为游人怀古抒情,赏心悦目的胜地。
     三乡尖位于大龙山脉中段,是大龙山的主峰,又名三县尖,海拔693.4米,共有景点六十余处,主要分布在主峰附近和盘山公路两侧。
    站立在三乡尖上,天气晴朗之日立足主峰山巅,四方景色一览无余。
    三乡尖是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附近景点有古城堡峰、含珠峰、莲花峰、将军峰。
    天气晴朗之日立足主峰山巅,四方景色一览无余。远眺东南,九华山飘渺云雾间;极目西南,小孤山点缀江中;回观西北,天柱山群峰似笋;
    翘首北望,浮山如飘泊之舟。俯瞰山下,田野如画卷,长江如玉带,山麓的石塘湖、破罡湖、菜子湖、石门湖,如镶嵌的块块翡翠。
    夜幕降临之际登临山顶,安庆城万家灯火似繁星撒地,闪烁耀目。晨曦初露,峰顶可观日出,随着太阳徐徐升起,山麓的石塘湖中也映出太阳的侧影,天上、水中的太阳相互辉映,美不胜收。
    大龙山还有古城堡峰、含珠峰、莲花峰、将军峰等二十多座海拔四百米以上的奇峰耸峙于公路两旁,千姿百态,或相对而峙,或壁崖如削,或陡峭嶙峋。
    峰峦之上,怪石林立,命名的怪石就有五十余处,形态各异。有的状若青牛、白马、卧虎、睡狮,有的形似石笋、石树、石床、石屋,有的宛如金鸡报晓、雄鹰展翅、孔雀开屏、海豚嬉水,有的貌若师徒、母子、情侣,皆栩栩如生,微妙微肖。
    大龙山以主峰三乡尖为中心,幽深的山谷向四周展开,其间溪水长流。山间常有云雾缭绕,形成云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云海变幻,山峦沉浮,松石隐现。
[size=0.83em]20160116 195.jpg (259.2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1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驮尖与东河冲峡谷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驮尖与东河冲峡谷。

     汉武帝祭祀古南岳天柱山时经过大别山,登上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之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因而得名。
    今天卒子介绍的驮尖与东河冲峡谷位于大别山腹地,在岳西县河图镇至林场一段,这里属皖西边陲,境内群山逶迤,河流密布,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
    驮尖位于岳西县的西南角上,为安庆地区的最高山峰,海拔1751米。六年前,应岳西县网友岳西飞鹰邀请,卒子单骑过去,与这帮岳西的网友穿越了七个山头,行程十多公里。
    驮尖的西南侧以石峰为主,这里石林如海,劈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虽然这些石林都没高过驮尖之巅,但这些石峰坠得这座山体驮了起来。
    经过驮尖的一条长长的山岭被称为大冈岭,是驮尖山脉中的突出部分。
    从驮尖的中间有一向南延伸的笔矗的山脊,山脊两旁为两个山埫,形如“个”字,而两个埫又基本上在山脚下复合。
     驮尖每个山都有溪水流出,当地群众称螺蛳眼,上侧的山叫大螺蛳眼,外侧的山叫小螺蛳眼。
     驮尖及其下面的大、小螺蛳眼,风景独特难于用笔墨来描绘。这里怪石林立,星罗棋布,上下左右嵯峨林立,姿态奇艳,是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
    驮尖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玲珑剔透,鬼斧神工。有乌龟石、兔子石、象鼻石、海狮石、海龟石等等;
    还有的罗汉石、兵马俑石;有的像各种用具,如椅子石、腰磨石等等。
    驮尖这种秀丽天成的景色,虽与黄山齐不了名,但却可与它媲美。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安庆人只有少部分的朋友有幸到访此处。
    传说,诗仙李白曾想从明堂山上到驮尖。他在葫芦河的石壁上刻了两只葫芦,芦上系有飘带。在两葫芦的上边又刻了“天上光明”四个大字。当年李白相到深山中隐居避难,打算沿葫芦河过明堂山而到驮尖。
    驮尖,位于大别山脉主峰核心区安徽省岳西县,海拔1751米,是大别山第三高峰,安庆地区第一高峰。安徽之源皖河的发源地,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驮尖因山高矗立,傲视群山,有驮起苍天之感,故得名。被誉为皖鄂边境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驮尖以奇松、异石、名花、飞瀑闻名于世。风光秀丽,多枝杜鹃高贵典雅。
    东河冲峡谷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内的明堂山景区后山,属大别山体系,它自多枝尖山脉蜿蜒而来突起三峰形成,主峰海拔1563米,是古代吴楚相连之地。
    东河冲峡谷一直延伸到驮尖,上下垂直达几百米,全是巨石河滩,峡谷内景色一般,是寻幽探险的好地方。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7 09: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山“狮子禅庵”石刻与西风洞
——安庆风景与石刻系列
第179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凤凰山“狮子禅庵”石刻与西风洞。

    西风洞景区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城北八里的花亭湖畔凤凰山。
    凤凰山源出安庆市岳西县明堂山,属大别山的余脉,因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在此山落脚引来许多凤凰朝拜而称之为凤凰山。
    凤凰山形成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山峰奇异,怪石耸立,千姿百态,山体主要由万山岩体构成,地质较为复杂,多为花岗石、混合花岗岩、二长片麻岩。
   多年前,卒子曾介绍过西风禅寺,该寺建于唐朝,原名狮子庵,庵堂原有三重,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坐东向西,为佛教禅宗五祖的道场。
    据《太湖县志》记载,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寺毁于战火;民国八年(1919年)寺僧募捐重修。现存的中上佛殿是民国年间建筑,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三尊坐像。两旁大柱镌联:“妙相圆融即色即心偏十方而示现;法身常住无来无去历万劫以长春。”殿中长年香烟缭绕,钟馨常鸣,鼓声不断,善男信女往来不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题写了寺名。

  西风禅寺旁有一巨石,平面如削,上面刻有“西风洞”三个行书大字,为赵朴初先生题写,笔迹流畅、字体圆润、遒径有力,是西风洞景区的摩崖石刻。
    西风禅寺,原名狮子庵、西风洞禅寺,位于太湖县城北花亭湖风景区凤凰山山腰,为省级佛教活动场所。
      
    据旧《太湖县志》记载:“狮子庵,即西风洞,城北十五里。”相传五祖弘忍大师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传衣钵于六祖慧能后,因慕西风洞风光秀美,曾到洞中坐禅弘法。
    后人遂称西风洞为五祖洞。唐朝宗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到太湖四面山,在该山创建了四面庵,后又在西风洞开辟道场,因西风洞岩石形似一啸天雄狮,于是取名狮子庵。因此,西风禅寺是一座唐代古刹,历史悠久。
      
    在西风洞壁,有“狮子禅庵”四个石刻小字,每字约十五公分,字体粗糙,显然是当年修行的僧侣所刻。
    一千三百多年来,西风禅寺历经沧桑,几经兴废。据民国《太湖县志》记载:“狮子庵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寇毁,仅存上殿一间。
      
    狮子禅庵面湖靠山,每每湖上生起浓雾,山顶飘起白云,仿佛人间仙境。旧《太湖县志》记载:“西风洞,有梵宇、石厨、一线天、锡杖峰、凤凰石、飞来石、仙桥等诸胜。”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刻字于石上,形成摩崖石刻。西风洞内还有二方石刻,因光线太暗无法拍摄,等再有机会,再去拍摄,据说那二方石刻是唐朝时期所刻。
      
     狮子禅庵周边有诗仙李白、宋大诗人黄庭坚、明哲学家王守仁、明朝嘉靖太湖知县罗汝芳、清朝嘉庆状元赵文楷、当代杰出宗教领袖赵朴初等名家圣哲,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或诗篇。
    西风禅寺始建唐朝,原名狮子庵,因其左侧有一天然古洞,洞口朝西,洞纳西风,又名西风洞。

    据《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十九记载,佛教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602—675年)来舒州太湖,在西风洞坐禅弘法。唐朝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到太湖在西风洞建立道场。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战乱,仅存中后两殿,民国八年(1919年)由寺僧醒悟募捐重修。
    西风洞,由一石壁立、一石斜覆其上而成洞,洞内可容数十人,洞口朝西,风从口入皆为西风,故名西风洞。洞中还有小洞,洞内寸草不生,夏夜无蚊,相传 五祖弘忍曾在洞中修炼,故又名“五祖洞”,洞内供奉有五祖雕像。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1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关大功包(龙眠山风水源头)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08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石关大功包。本文感谢岳西县石关乡瓦窑岗农家乐刘叔。

    明清两朝,长达五百余年,桐城一邑,其实是桐城与枞阳两县人口之和、地域之和。桐城地广富庶,不仅文风昌盛,且冠盖满天下。桐城在这五百年间,人才横出,与周边县邑自然也就有了风水口水之争。
  明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位极人臣,何氏一门,名显当世。
    明朝成化年间,桐城人方向由进士授户部给事中,他率官上疏弹劾中官陈祖生等十数人强占湖田罪状,朝廷派员勘察,案情未上报,陈祖生与人合谋陷害方向,将他谪贬至云南多罗县任驿丞。一时朝论四起,为方向鸣不平,由此方向廉正公直之声动天下。
    明朝左光斗科举取得了进士功名,授內阁中书。他在龙眠山建茅舍数椽,名曰:“寒知阁”,可见他志存高远,襟抱远大,严持高洁不染之操守。下图为桐城余双红制作的山脉图,其实他的观点还不完全正确。
  清朝桐城更有张、姚二姓在朝廷居官最多,当时名登仕籍者有张廷璐、姚孔鈵等数十员,更有张英、张廷玉等名臣。方苞是”桐城派”开山鼻祖,文重百代。桐城桂林方到十七世方观承、方观永兄弟这一辈,直入廷臣,由内阁中书,累至陕甘、直隶总督。方观承在浙巡抚任上,将海塘引水出中小亶分流。
    以上两朝的名臣只是桐城五百年来的官员冰山一角,仅清朝桐城各级官员多达六百多人。常听枞阳人说,桐城出名,枞阳出人。意思是桐城的官员中一大部分是枞阳人。在与桐城山水相连的潜山,自然也会将风水系在自身,明朝末期至清朝再至民国时期,桐城高官,包括左光斗、张英、张廷玉等人都有相关记载桐城风水源头是大功包之说。
     卒子在实地走访安庆各地时,针对不同县市的说法,得到相互印证,桐城龙眠山源头是大功包。带着对大功包无数的期待,周末卒子到访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的大功包与小功包,历史上这里是潜山县石关地域。
     龙眠山风水源头位于岳西县石关乡,属于大别山山脉,这条山脉延伸到桐城。大功包与旁边的小功包是大龙山主山脉,高度约为一千三百米左右,它旁边的铜安寨仅一沟之隔。下图为铜安寨,寨墙清晰能见。
    龙眠山蜿蜒俊逸,傍偎大别山,其主脉贯穿岳西县、潜山市(县级市)至桐城市(县级市)境内,龙眠山的源头在大功包,为大别山的主峰山永,高约1300余米,为龙眠山的龙头,山脉东去,直至龙尾投子山,绵延数公里,四肢旁绕,龙眠山像是龙在睡眠一样的山,所以叫做龙眠山。
    大功山包位于岳西县石关乡铜安寨一侧,海拔1300余米,卒子在岳西县石关乡瓦窑岗农家乐刘叔带领下走进了大山包。大功包与一条山脉的低几十米的山包一并称为大功包、小功包。这里是江淮分水岭,一侧的水源流入淮河;另一侧的水源经皖水流入皖河,再到长江。
        
     大功包与小功包,其实是形名锅底的山头,山顶上没有巨石,长满了树木。大功包与低一点的小功包据说很有来历。
     大功,亦称“大红”。是次于“齐衰”的丧服,使用粗熟麻布制做。小功,亦称“上红”。是次于“大功”的丧服。使用稍粗熟麻布制成。但大功包、小功包与丧服有没有关联,就不得而知了。或许,这里原叫“大公包”?“大拱包”?“大恭包”?还是“大弓包”?但可以肯定的大功包、小功包名称是来自明朝某个时期,这也与岳西县主簿镇有着关联。
    大功与小功,其实是明朝与清朝二朝官员对风水的讲究,通过博学广识,认为桐城的龙眠山源头在大功包与小功包这条山岗,水源通过大功包与小功包流入潜山彭河再入龙眠河。大功包的故事,实际是三县当官人对风水源头的讲究,按现代人的观点,这里本身就是江淮分水岭,大别山主山脉,这条山脉一直延伸到安庆各县。安庆本是一家人,各县同根又同源。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09: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眉山母子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眉山母子石。

    眉山母子石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眉山村,这里是石潭湖上游水系的一条支流的上游。
  眉山母子石位于大龙山中部较高的一个山岭,这个山岭有大片卵石,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山岭。
    眉山母子石位于这个山岭的坡顶下方约三十米的地方,山岭顶部有很多卵形石,这些石头形成于千万年以前,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雨水侵蚀,形成了卵形。
   
    眉山,不知何年何代,就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安庆古人数从张四墩开始繁衍。与淮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较早时期,晚于潜山的薛家岗文化。
  
    走在眉山公路边,仰望山岭自然会发现这块与众不同的石头。远看,形状如一个鱼头,只是尾巴稍短;
    近看,由一块大石头,和背后的两块小石头,这块大石头与背后的巨石分裂出来,宽处约有一米余。一个成年人轻松可以入内。
    母子石是大龙山的奇石,也是有历史故事的石头。
    母子石是一处特殊的景点,它更像是一个人类活动痕迹的化石。
  母子石,越想越觉得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
    这母子石,是眉山村的一景母亲。它更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这景自然会想到母亲的慈爱,以尽人子之孝。
    大龙山有数不清的奇石,眉山母子石数是之一。
    眉山母子石是由两组岩石风化剥蚀成母子象形石景观,一母两子。

    这对母子石,是花岗岩在节理控制下进行球状风化,后因风化裂隙越来越宽,直至周围岩块失稳而崩塌,剩下直立孤石继续接受风化剥蚀。
    较平缓的原生层节理风化成裂隙,裂隙继续风化剥蚀逐渐加宽,致使岩块一侧悬空而失稳,沿垂向节理下滑而成小石头,较稳定的岩块为大石头,两者组合起来,似母子相依状,故称母子石。
    正是因为大龙山有了这两块石头,它们叫母子石,很多时候说人是连顽石尚有母子之情,有些人不如顽石呀!

    母子石,是安庆独特文史的一个载体,示意顽石尚有母子之情,而有些人类却是忘恩负义而不及顽石。

[size=0.83em]光彩车检广告20190626版.jpg (295.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河河谷滩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杨河河谷滩。下图为卒子站在魏岭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最高峰就是太平军建立的太平寨。

    杨河河谷滩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魏岭乡杨河村。下图为卒子拍摄的魏岭乡的丛毛尖(松毛尖)景区。
    巍岭乡位于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位于岳西县县城东北部,巍岭乡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太平寨景区、天然寺景区、松毛尖旅游景区、圣井河峡谷、后河瀑布、千年银杏等主要景点。
    巍岭乡地处大别山腹部,与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境内动植物种群繁多,其中太平寨与松毛尖万亩山场是大别山原麝栖息繁衍的主要场所之一,并拥有千余亩天然草场。
    巍岭乡现在的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水源充足,绿树成荫,是人类的天堂。
    巍岭乡山地落差大,地区气候差别大,盛夏时节,既能享受盛夏的火热,又有能沐浴春风般的清凉之地。
    巍岭乡古对河到圣井河到百子河到后河,全河弯弯曲曲约二十里长,
    河谷两岸高山,悬崖峭壁,绿树森森,河水湍急,悬瀑飞流,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杨河河谷滩位于魏岭乡高山之间的峡谷之间,是山与山之间狭长的通道,两侧由陡峭的山峰、山脉,高原边缘构成,
    魏岭乡杨河河谷滩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隆起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形成了峡谷。
    杨河河谷滩的形成可由内力或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形成深山峡谷,杨河河谷滩余河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多处大瀑布群,有的瀑布落差在十几米至二十多米,这儿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数年前卒子曾单人单骑路过此地,在河谷间休息了一会儿。
     杨河河谷滩形成在约几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时强烈拉伸,造成地壳断裂,形成了一个巨大陷落带。经过数千万年的变化杨河河谷就形成了。

     杨河河谷滩在水流的作用下,水流与泥沙的共同作用,从上流流下的河水与泥沙把河谷冲刷得光滑无比,坐在河谷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

     再经过数万年的降水、泥沙冲刷,沿着地面流走的数亿万吨水。径流在魏岭山间之间冲出的沟,雨季时沟中有流水,旱季时干涸。

      大别山有着无数个这样的地形。杨河河谷滩属于山区,河道水流平缓。
    杨河河谷滩、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

    杨河河谷滩是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集中的自然景点,迷人的自然风光。

    巍岭乡主要旅游景点有太平寨景区、天然寺景区、圣井河峡谷、后河瀑布、千年银杏等主要景点;另有松毛尖旅游景区,里面有二仙石,三神古洞(风洞、雷洞、电洞),奇松怪石,赏心悦目。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21: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白云深处”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白云深处”。下图为卒子站在进入巨石山景区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为小龙山猴子石。

  七月仲夏的天空,高远明净。安庆周边的乡村安静,小龙山紧邻安庆市区,在安庆龙山分别大龙山与小龙山,中间一座山,挖平后形成一个大陡岭。
  远处小龙山,层次分明,罗岭镇的三冲水库波光粼粼,走入三冲才豁然发现这里有数百亩的茶园。三冲远离市区,步入三冲,即便是烈日炎炎,在冲里也感觉很凉爽。
  阳光穿过树叶,三冲里至清至静。沿着山间小道,约行八里上坡路,就到了与杨桥镇宣店村分界的山岭。古时,在这个山岭上还有苦行僧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清贫,他们守得是一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下图为三冲溪水间的独特的红色苔藓,安庆仅有妙道山二祖洞里见过此种生物。
  在三冲与宣店分界岭再向上行约二里路,有一间全麻石拼接而成的石屋,石屋像是有了几十年的光景,如今屋顶已经全部坍塌,木门也已丢失,门上那把门锁像是有二十年没有人触摸过。
  小龙山在夏日里,有着一方宁静的天空。三冲水库紧偎着小龙山,猴子石也仅有二三个山头的距离。
  小龙山是皖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宜秀区南端罗岭镇内,小龙山又称“龙山凤水”。
  小龙山的猴子石,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八方游客。“百兽无言龙山久,诸子有心凤水长”。
  登上小龙山的石屋,感觉这里峰峦叠嶂,碧波荡漾,站在岭上,能够看到远方的安庆大电厂的二个巨大的冷却塔,站在山岭上,让人心旷神怡,几欲羽化登仙。
  小龙山因石称奇,千姿百态,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石屋就在小龙山最高峰龙头峰不远的山岭间。站立石屋,能够看到杨桥镇的石塘湖,以及杨桥镇的众多山岭,烟波浩渺的石塘湖尽收眼底。
  山是水之魂,水是山之韵。小龙山之所以这样清幽灵动,又是这样的浸润清纯。山明水秀,人杰地灵。
  小龙石头很特别,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还有玻璃观景台等等,可是大家却忘记了山岭间的那间石屋。
  在石屋一侧的山岗头,有很多奇峰怪石,其中一块巨石上书写“白云深处”。想必书者有着深谷幽幽的情怀,远近观瞻的夙愿。
  安庆小龙山“白云深处”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三冲步行至石屋,约有十一里的山路,在这条近十一里的山间小道间行走,那种冲出内心挣扎不言而喻。在这条绕过四、五个山头,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行到访的石屋,不正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吗?
  小龙山的人文胜迹远不止怀古寻踪的踪迹。在安庆的历史文化浸润下,无论状元刘若宰、龙汝言和进士姚孙 、龙鲤门、许鲤跃,还是杰出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黄梅戏艺术表演家严凤英,还有今天为安庆建设贡献着自己力量的安庆人。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30 15: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龙头峰“船艄石”
——(传说安庆是船、这里是船艄)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龙头峰“船艄石”。


    龙头峰峡谷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是一处知名度很高的景区。


    小龙山龙头峰峡谷位于菜子湖畔,原名小龙山风景区,因地球亿万年来各种内、外应力作用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


     小龙山龙头峰峡谷卒子前后到访过多次,也在过去介绍龙峰头。


     小龙山又称巨石山,因石得名,并以奇峰、秀水、神石、奇洞、白玉兰闻名于世,被称为“五绝”,奇峰有龙头峰、织女峰、罗汉峰、牛郎峰、莲花峰等。


     龙头峰海拔五百一十五米,登上峰顶,极目远眺,耳畔天风浩荡,心底也会洁净更多。  



     龙头峰为龙山凤水小龙山最高峰。传说当年东海龙王第九龙孙爱上了牛郎妹妹凤姑,牛郎织女被迫上天后,为抢救惨遭家变而昏迷的凤姑,小龙吐出龙珠,魂魄渐失,化作了今天的龙头峰。


     龙头峰最高处名曰“船艄石”,传说早在远古时代,有一艘天神乘座的巨船搁浅在长江边,经风历雨,渐渐与陆地连为一体,船桅化作了安庆振风塔,船梢化作了今天的船艄石。


    龙头峰峰顶还有一块巨石,两头高翘,中间平坦,人称仙人床,躺在“床”上,日光普照,凉风习习,真有仙人般的感受。


     极目远眺,绵延起伏的群山、星罗棋布的田园、烟波浩淼的长江和婉延萦绕的凤水尽收眼底。 图片



    小龙山南濒长江,西北峰峦叠障,清朝散文大家戴名世在《数峰亭记》里称“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


    他还描写:“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卅,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见戴名世《河墅记》。


   据《安庆府志·山川》,峦媚岭俊,壑暗谷幽,飞瀑流泉,清潭绿荫,佳景叠出。


    小龙山,其景致更为妩媚。小龙山崖危峰峭,沟壑烟霞,石奇洞险,竹翠林深。


    卒子曾在四年前与二位驴友到访过这里,翻山越岭、穿石过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船艄石指是就是龙头峰,观赏了这里诸多的奇趣之石,令人不能不叹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精炒。 图片



  明朝沙衍中过龙山归去,赞曰:“远望青山如画,闲看白水连云”,他在《龙山道中》还写到:“淡淡闲芽葺户,萧萧疏树成林。野寺钟声日暮,山家吠呔云深”。


    龙头峰峰顶,“会当凌绝顷,一览众山小”。向西北远眺,可以看到烟波浩渺的菜子湖、一望无际的旷野平畴,更远处是绵延起伏的龙眠山;鸟瞰四周,田园村落星罗棋布,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浩浩荡荡的长江就象一条白练穿行于水乡天际,江上白雾迷朦,川流不息的船只隐约可见。


    那位神仙乘座的巨船搁浅在长江边,经过数年又数年,渐渐与陆地连为一体,船桅是那振风塔,船梢则是龙头峰,安庆人民已经把小龙山化成了“船梢石”。



注意看,下图巨石上坐着的是二个人,其中右侧的那个小小的蓝色小点点,就是本文作者,过河卒子。


(本篇完)


[size=0.83em]光彩车检广告20190626版.jpg (295.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 分钟前 上传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山纱帽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部分,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花山纱帽石。
    花山纱帽石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飞鹅头。目前是安庆市区与铜陵市枞阳县交界地。

    花山纱帽石是目前《卒子走遍安庆》发现的全安庆地区四处以纱帽为想像的石头群。安庆市区花山纱帽石为宋朝乌纱帽的侧面,惟妙惟肖有几份神似。
    据《怀宁县志》记载,“枞阳界有似乌纱帽石,立于顶。”当地老百姓俗呼纱帽石。数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处,此处山体并不高,高程我为一百余米,但杂草丛生、不易攀登。其主体巨石高约七十至八十米,为安庆市区单体最大的巨石之一。
    据了解,此地原属桐城邑,此巨石自明朝时期就有桐城人看似神态,取名纱帽石,它面河而立,沧桑神秘。
    从枞阳县至安庆时,很多人从这里经过,远远看到山腰间这块巨石,却不知道这块石头叫纱帽石,这块石头曾见证了多少故事。     
    花山纱帽石高约七十米至八十米,宽约二十至三十余米,因外观酷似中国宋朝乌纱帽而得名。
    安庆风景区很多,花山纱帽石为代表的石头群,风景极美。
    在安庆大龙山、小龙山上,有无数巨大的石头,飞鹅头这处纱帽石兀突耸立在长河边上。这么巨大的石头是怎么立在此处呢?
    小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离市区约二十余华里,为城廓之天然画屏。横跨市区和怀宁、桐城二县。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纱帽石地处菜子湖边,菜子湖一条长长的长河流入长江。纱帽石为大龙山、小龙山奇石之一,与猴子石、蓬莱三仙石等并称为大龙山、小龙山奇石之一。
    当地百姓一直口口相传的,称之为“纱帽石”,这块巨石立在花山山边的半山腰间,全身露出,站立在长河边,远远望去如巨大的旧时官员戴的乌纱帽、官帽。所以叫纱帽石。
    纱帽石,其实就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道风景。纱帽石以洞景、石景为主要特色。
    纱帽石下有很多石洞,景起于纱帽石底部。山脚有数个石洞。进入此洞,宽敞明亮,山外石塘湖与菜子湖忽隐忽现,常年不涸。
    沿洞深入,洞内错落曲折,或豁然开朗,或狭窄低矮。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近几十个洞室或高或低,忽明忽暗,小者仅容一人,大者可纳百客。
    上行约十多米,不知不觉已达山顶。高处有一立卧巨石,凌空峭立,就是纱帽石。周围怪石林立,形态各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或像仙人对弈,或像情人夜话,各尽其妙。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6: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地维峰与日照峰
第18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地维峰与日照峰。
  前不久,卒子曾介绍大龙山地维峰山道。围绕着大龙山最高的二座山峰,很多网友并不陌生。至于它的前世今生,估计全安庆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
    大龙山地维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五横乡、杨桥镇、大桥办等乡镇办,山脉呈南北走向,与大龙山海拔最高峰日照峰(三乡尖)相邻。
  日照峰之西,为地维峰,名起与潜山县天柱峰遥遥相对之意。
    大龙山地维峰是日照峰一侧的形如锅底的山峰,山峰上有数座巨石。
  原南京军区军事基站在建设时就曾考虑过将地维峰山顶削平建站,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弃,而改成其它位置,地维峰也有幸保存下来。
  与地维峰相邻的是大龙山最高峰日照峰,原称“三乡尖”,后误称“三县尖”,现建有建筑设施立于顶。
    大龙山群峰逶迤、岩嶂深秀,很多巨石常露峥嵘,多洞而别有天地。
  大龙山很多巨石均形成“冰石流”,形如石猴、石狮、石盘、石门、石树等形态逼真,姿态万千。
    据《安庆府志山川》(康熙六十年刊本)记载:“……其上多石,石多露,有峰,峰多隐,东数峰欲出,西数峰欲敛,朝夕多青碧色,雨霁望之,其色莹然,独不类他山”。这是目前安庆大龙山相对比较完整和客观的描述。
    大龙山不同于其它山川,大龙山更像是一头卧下的牛,整个大龙山峰更像是牛脊背,所以除日照峰外,还有其它好几座六百米以上的山峰并列排开,地维峰就是紧靠日照峰的一座山峰。
    日照峰位于大龙山脉中段,是大龙山的主峰,又称三县尖,原称三乡尖,解放后当地百姓误读三县尖,意在此可俯瞰桐城、怀宁、枞阳三个县,山顶奇峰险崖,怪石嶙峋,香花奇木,数不胜数。
    以日照峰为邻的是地维峰,地维峰下是大小数个山头,悬崖举目可见,或壁崖如削,或陡峭嶙峋,或相互对峙,或悬空欲坠,千姿百态,均以险称奇。
    日照峰和地维峰是整个大龙山最高峰,其前后左右共有山谷共有七条。这二座山峰相邻,相距不足六、七百米。
   大龙山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
  山周五十余华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枞阳和市区。
    安庆古人因受自然条件的因素制约,过去爬到大龙山顶见到日照峰和地维峰的机会并不多。
  古时,百姓立足山顶可览四面胜景,鸟瞰石塘湖粼粼碧波,长江风光和安庆市的新姿也全收眼底。
    大龙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日照峰与地维峰恰似大龙山的两个犄角。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14: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麟畈
第18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白麟畈。
  白麟畈,今称白麟村。位于安徽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是一个山区向平原延伸的小盆地。
  说起白麟畈,不得不说这里出的三位著名人士,安庆著名人士。邓石如、邓绳候、邓嫁先。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邓石如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

  邓石如原名琰,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登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
  邓石如出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十七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
  邓石如三十岁左右时,在安徽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巘,又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成为举人梅镠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八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植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天时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三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邓艺孙(1857--1913),字绳侯,号世白。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幼丧父,随祖父在湖南读书,以天资聪颖,深受曾国藩、左宗棠青睐。十四岁祖父病逝。从孝廉方正王子诚读书,十七补怀宁县庠生。
  清朝光绪年末,废科举兴学堂,历任芜湖安徽公学(原旅湘安徽公学)总理、安庆安徽师范学堂斋务长兼经学教员。安庆马汗青等人筹办尚志小学,苦于经费不足和人才缺乏,邓艺孙着女婿葛温仲出任校长,并亲自筹集经费、聘请教师。

  1911年11月8日,安徽独立,旋以浔军黄焕章乱皖,省城无主,士民惊恐不安,为稳定形势邓艺孙和韩衍等组织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支持危局,并由该处召集成立省临时参事会,倡议请孙毓筠回安徽任都督。亲往迎接,又奔走南京、上海完成全省统一,被推任教育司司长,起草新教育制度、创办省立图书馆及女子师范。
  1912,民国刚刚直立,邓艺孙以母丧离职,1913年秋任安庆江淮大学校长,未及两月病逝。著有《毛诗讲义》、《尚书讲义》和《楚辞解》等。
  邓稼先(1924~1986),白麟畈(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2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观音岩
第18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与安庆市小观音岩。
  小观音岩位于安徽省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山上。

  大小观音岩是大龙山三县尖下二处石头群,

  位于大龙山三县尖西南。

  大小观音两岩毗连,而岩体略有大小。

  岩韵奇特,重山叠嶂,花卉丛生,藤萝牵绕,螺髻堆翠,

  古时此处归桐城南乡,

  百姓喻之为观音大士头上的高髻,

  故名大、小观音岩。

  几年前,曾与一群驴友在一片阴霾笼罩的阴天到访这里。

  小观音岩,是大龙山上楼堂上的一处石头群,当地百姓称为小观音岩。

  到了小观音岩,没料到小观音岩的石级会是如此陡峭,

  很小心翼翼翻过山顶是平坦的岩石,难得的山顶风光。

  放眼四周,安静看着山下的天堂水库。

  草木也没有多少过冬的痕迹,照旧是葱葱郁郁的。

  在风景秀丽大龙山,像小观音岩这样的石头群,还有很多,绝对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
  小观音岩地理位置独特,前临石塘湖,岩嵌于峭壁,上顶三县尖,
  两侧岩石峥嵘,峰群竞秀,巍峨挺拔。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21: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观音岩
第18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与安庆市小观音岩。
  小观音岩位于安徽省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山上。

  大小观音岩是大龙山三县尖下二处石头群,

  位于大龙山三县尖西南。

  大小观音两岩毗连,而岩体略有大小。

  岩韵奇特,重山叠嶂,花卉丛生,藤萝牵绕,螺髻堆翠,

  古时此处归桐城南乡,

  百姓喻之为观音大士头上的高髻,

  故名大、小观音岩。

  几年前,曾与一群驴友在一片阴霾笼罩的阴天到访这里。

  小观音岩,是大龙山上楼堂上的一处石头群,当地百姓称为小观音岩。

  到了小观音岩,没料到小观音岩的石级会是如此陡峭,

  很小心翼翼翻过山顶是平坦的岩石,难得的山顶风光。

  放眼四周,安静看着山下的天堂水库。

  草木也没有多少过冬的痕迹,照旧是葱葱郁郁的。

  在风景秀丽大龙山,像小观音岩这样的石头群,还有很多,绝对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
  小观音岩地理位置独特,前临石塘湖,岩嵌于峭壁,上顶三县尖,
  两侧岩石峥嵘,峰群竞秀,巍峨挺拔。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5-9-12 08: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