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古宅系列(断垣破瓦今犹在)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1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冯老屋遗址与冯家老井(上)
——安庆古宅遗址与老井、古墓
第12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冯老屋与冯家老井,现在仅剩下冯家石桥与老井,冯家老屋已经全部迁走,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甘露村
11-1.jpg
    来到怀宁的冯老屋,是件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顺利。原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祖籍河南省信阳的罗山的冯氏被迫迁到安徽,从宣城、广德,再到大别山深山中。清朝咸丰年间,世居信阳罗山的冯家凹被太平军围剿,据冯氏后裔理解那时是被长毛号称“白狼”的太平军首领,冯家凹为躲避太平军建起高高的围墙四面成寨,长毛在外围整整围困冯家寨三年之久,寨内的食物全部吃完,经过冯氏族人商量,大家把寨内仅剩下的米饭喂给了猪吃,然后把猪从围墙上丢下,在寨外围剿的长毛把猪分了烧了吃,却发现猪肚子了吃的却是米,匪头就心慌了,围了冯家寨三年之久,里面的牲口都还在吃米,寨内粮食肯定很多,土匪经过一段商议,放松了对冯家寨的围剿。然后冯家长辈让年轻力壮的冯家男性带上年轻的小孩们突围出去,给冯家留下最后的血脉,冲出去冯氏改姓,后来逃到了安徽。这是一个故事,安庆各县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源头无法去考证,但平添了几份想像。图二:甘露村地处石镜乡腹地
13-1.jpg
    翻开历史,可以了解冯姓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二是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三是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颖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图三:冯老屋遗址
16-1.jpg
   冯姓迁入安徽,应该早于元末明初,但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的冯氏却有着另一层神秘的色彩。为什么地处大山深处的冯老屋如今一片废墟?为什么冯氏先祖墓均立碑为民国三十一年?带着几份神秘,卒子走访了甘露村。图四:冯老屋遗址背后的小山
17-1.jpg
    当卒子来到甘露村的时候,冯老屋仅剩下一个地名,原本冯家老屋在怀宁县建海螺水泥厂时,全部外迁到其它地区,老屋也在随后渐渐废弃。听村里老人介绍,原甘露村冯老屋有二百余人,三个生产队,老屋背山,一条小溪顺村流过。图五:冯老屋遗址上已经长起了满地的树木
18-1.jpg
  冯老屋为冯氏某一个时期集中迁到甘露村,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老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了确切的答案,但冯氏百姓将其先祖葬在一个风土包上,时间均定格在民国三十一年,也就是一九四二年。那一年,河南正在受严重的饥荒,举村迁徙的不在少数。图六:冯老屋遗址石门槽
19-1.jpg
  冯氏为什么会选择怀宁县石镜乡甘露这个地方?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交通相对闭塞,二是当地产一种石灰岩。冯氏百姓迁入甘露后,只需要青壮年日夜采石,外销各地,就不愁吃穿,民国期间安庆为省会,铺路、建房、墓碑、架桥,哪一样少了石料,而石镜乡甘露村境内石料资源丰富,其中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因储量高,也许正百冯氏迁入该地区的合理解释吧。图七:冯氏古墓群
20-1.jpg
    据了解,冯氏迁入甘露后,建有老屋多幢。原来,这个古村落,地处一个长条型的平原地带,冯老屋背山而建,平原地带均开垦了田地,小溪边人为构筑起高高的防水堤坝,现在的冯老屋屋基内依然还剩下众多的石磨磙、石门框等。图八:冯氏古墓碑上均为民国三十一年
22-1.jpg
  冯家老井位于冯老屋不远的田畈边,隐于农田之中,原井边种植有多棵高大的树木,现仅存一棵,还被锯得枝叶全没。冯老屋高峰时居住着四五百人,皆以“冯家老井”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水源。经卒子测量,该井占地面积约十多个多平方米,分为内外两井,外井为洗衣、洗菜使用的污水井,内井与外井相邻,两井间以石槽相连。清泉自内井涌出,经石槽注入外井石水缸内,水质清澈,从未干涸。图九:冯家古井方位图
24-1.jpg
    接受卒子采访的当地冯氏百姓,据他介绍为避免井水被污染,当地村民还制作了石井圈,内井保留着原来的各有一小水池样子,池沿留下了村民常年磨刀的痕迹,原有的结构和布局比较完整。卒子根据水井残存石头初步推断,水井应为清朝时期至民国初年建造,至今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图十:冯家古井
25-1.jpg
  冯老屋在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已有百年的历史,它记忆着华夏的历史,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承载着浓郁的乡愁。冯氏已经完全融合于安庆这方水土,他们使用着安庆的方言、也是安庆生生不息的根脉。图十一:冯家古井与冯老屋遗址
27-1.jpg
   另据了解,冯姓源于河南省,明避张献忠乱走贵州;期间有一支族裔迁入安徽省做官(安徽省始建于清,省治安庆);无奈冯大老爷不会“来事”,任期届满无力返黔(谱上如是说),只好拿出白花花的银子买下安庆城外的一个穷山沟;世代相传也人丁兴旺,其地早已更名“冯家冲”(怀宁县宏镇镇宏光村),其后人也脚踏五湖、渴饮四海。世系列表如下:元承希志嘉,一德永为守。贤圣定有传,道统世其寿。前朝存典謨,今仁昌厥后。自思克同上,万代必能久!图十二:冯家古井
28-1.jpg
(本篇完)
2017-04-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6: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里徐塆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八里村,有一幢建于清末民国初期的老屋子,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徐塆老屋
08.jpg
     大别山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跨越三州五县的“古皖道”,这曾经著名的官道、驿道、商道、兵道。它向南连接古徽道直通上海、苏杭并南下,交流南方;向北直达古都长安、洛阳和开封,交流北方。这条古道沿皖山、皖水、淠河延伸,连接三州(安庆府、古庐州、六安州)五县(怀宁、潜山、岳西、霍山、舒城)。古人由安庆府出发,经怀宁县三桥、小市,过潜山县水吼,响肠塔儿岭,岳西汤池畈后,分二条线,一条六潜古道线:经温泉龙井望家岭,黄羊殿,张家畈,头陀七里冲,黄尾,佛子岭,霍山县东西溪、下符桥,到六安州。另一条舒潜古道线从岳西汤池畈,经桃岭,八里矸,七里冲,姚河梯岭,经晓天,至古庐州。这段古道穿越的均是崇山峻岭,一路艰辛不难想象,古语“迤逦皖山迤逦路,皖水过尽是淠河”。图二:徐塆老屋拼图
10-1.jpg
    安庆府通往古庐州的必经之道——七里冲、八里矸的这十五里隐藏于深山溪涧而遗存至今的线段,如今只剩下一些村落的名称和地名了。卒子几年前来到这里,拍摄下这里一幢建于清末民国初期的老屋,老屋具体信息不详,从门牌上看应该是叫徐塆的老屋。八里矸位于现今岳西县主簿镇和石关乡之间,过去人烟稀少之地,过往行人白天都是结伴而行。所以,当地流传至今有:“七里冲、八里岗,鸡不鸣,狗不喊”一说,真实的反映出这段古道之凄凉、艰险。图三:徐塆老屋厢房使用了木门框
11-1.jpg
    这段古道位于现在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西部山区,即从前的潜山、舒城两县的 “界岭”以东。从界岭头分道,公路沿着北面山坡东去,古道则沿着八里岗,转入七里冲。“七里冲,八里岗”是当地人给此段道路的命名 ,由其名即知长度、地形。这段险峻的山谷,所以古道得以存留至今。图四:徐塆老屋
12-1.jpg
  走过一段平缓的山岗,道路忽而变陡,陡路上铺有石板。石板路在山间忽起忽伏,弯弯曲曲,时隐时现。千百年来挑夫的草鞋、军士的战靴把那青冈石或麻皮石打磨得滑滑溜溜光可鉴人。图五:徐塆老屋青砖屋脚
13-1.jpg
    徐塆老屋,准确说或许它的主人并不这样称呼它,只是因为这个塆叫徐塆。徐塆老屋已经基本上没有了现代人的生活痕迹,据说其始祖某公迁此居屋而称老屋。老屋的主人不知道从哪里迁入石关徐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定居生活了也过百年。图六:徐塆老屋
14-1.jpg
    徐塆这块的地形为三方挖塘盛水,独一面是平地耕田。迁入此地的徐氏世代以读书耕地为生。从背后的山上远远望去,徐塆地形更像是一只大凤伏地。老屋使用的很多砖都是土砖,原来门前有一口水塘,淤塞的沙土,石关修路时将水塘填埋之后,也就没有了水塘了。图七:徐塆老屋大门为石门框
15-1.jpg
    徐塆背后有一座大山像一口大钟伏在地下,据说是二祖曾经在此修行,又称“二祖山”或“大背山”。将来卒子有空将攀登上二祖山远望整个徐塆,徐塆老屋现在已经成了一片遗弃的旧村落、断墙残垣、芳草萋萋,老屋依山而筑,走进这个老屋仿佛能够穿越历史,品味一些遗落的历史时光。图八:徐塆老屋很多木门都使用了木门框
20140406 150.jpg
    徐塆老屋,为什么不叫徐湾老屋?一个塆与一个湾,希望网上有了解此屋背景和历史的朋友,能够一起寻访那些即将消失的老屋。图九:徐塆老屋
20140406 152.jpg
(本篇完)
2017-04-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5: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畈柳家大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柳畈村,地处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境内多山,河流密布,现保存有大量的乡土古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注重风水选址,大到山形水势,小到池塘竹木,体现出建筑选址的科学实用性,今天卒子介绍田头乡柳家大老屋。图一:远望柳家大老屋
20140524 301.jpg
  岳西地处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境内多山,河流纵横。因历史上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大多古建筑保持着原生态风貌。岳西县普查登记古建筑283处,其中,古祠50处,古民居157处,这些珍贵的乡土古建筑点缀在岳西的山山水水之间,每一处建筑都包含有风水学的印迹,这些地方大多数卒子已经到访,今后将陆续向大家介绍。图二:柳家大老屋砖雕
20140524 302.jpg
  风水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乃至传统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风水理论中虽然不乏封建迷信内容,但却直白反映了老百姓在自然面前一种美好的祈盼和追求。岳西村庄星罗棋布,最低点或出口处在风水学上被称为水口,是村落兴衰与安危的精神主宰,现代建筑理论家诺伯格斯卡尔兹曾说:“我们将景观比之为住宅,而山岳是墙壁;……而山区的最低点则为门。” 由此可见出水口作为门户的重要,一村之水从此蜿蜒而去,一村之人从此出入,水口是村落内外的连接点,村民到此便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图三:柳家大老屋
20140524 303.jpg
    岳西水口较多,受传统“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强调“逢口必镇”,在水口处栽树、修桥、建庙,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保佑一方平安”之意。今天卒子介绍的柳畈村,就有一处口水,顺口水而上就是柳家大老屋。图四:柳家大老屋多数为土坯墙
20140524 304.jpg
  岳西县店前镇徐良村水口有一座乾隆二十四年的石板桥,旁有古树、小庙,庙联曰“龙蟠水口镇山河,马踞桥头扶社稷”,民众的美好心愿一目了然。岳西水口最有名的当属包家乡的锁口山,为包家河第一道关口,民间传语“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其实就是“砥柱河流,观阑水口” 之意,将水口紧锁,一方居民才会风调雨顺、财聚人旺。卒子将在后期向大家介绍。图五:柳家大老屋二进
20140524 305.jpg
  岳西乡土古建筑所在之地,多为某一姓氏的发祥地,像岳西的“储、刘、王”三大姓,都有老宅,其人丁兴旺,家族显耀,往往会将功劳归于老屋的风水,认为老屋是块宝地,是老屋的宅基好。岳西百姓一直世代遵循“背山来龙”要发旺的观念,脚下秀水相环绕,面朝青山有名堂,“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回头望”的说法,这些虽然不排除有迷信的成分,却也显现建筑往往赋予一定寓意、一脉相承。图六:柳家大老屋特色砖雕
20140524 306.jpg
  岳西县田头乡柳畈村水口,有一座土地庙,其上有一副对联:“青山环一庙,绿水绕三桥”,小庙健在,三桥尚存,附近不远就是柳家大老屋,这里自然与人文在此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图七:柳家大老屋
20140524 307.jpg
  柳家大老屋属岳西乡土古建筑的精品,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青砖黛瓦马头墙,建筑本体和四周环境有机融合,不可分割,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点缀,自然环境成为建筑的天然底色,柔和流畅而又生机勃勃。老屋规整对称,封建家族权威气势得以彰显。图八:柳家大老屋清中晚期的大方砖
20140524 308.jpg
  岳西百姓大多是外来移民,许多姓氏族谱中都有记载,岳西先民多为乱世避难,从江西瓦屑坝辗转迁徙来到岳西,当然要寻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岳西山川俊秀,“枕山、环水、面屏、向阳”既是最佳选择,也成为可能,这既是受风水宝地家兴人旺的思想所支配,也是满足人居住生存的需要。这些移民相信风水理论,因山势的藏纳,土壤的坚厚,林木的茂密,可以遮挡寒流,免受四面狂风侵袭,山上良好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还能满足柴薪之用。图九:柳家大老屋清朝中晚期的砖雕
20140524 309.jpg
    岳西古建筑的风水选址,使境内许多的自然村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形成了以农耕为主、林业、副业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过着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图十:柳家大老屋的小巷
20140524 310.jpg
  岳西的古建筑因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历史机缘的影响,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被专家称之为“皖西南特色古建筑”,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博大精深,在此,卒子一直去关注、去挖掘、去研究包括岳西在内的全安庆地区的古建筑。图十一:柳家大老屋的木窗
20140524 311.jpg
    岳西县柳畈出了一位名人,名叫柳升(?-1427年),字子渐,怀宁人,出生于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柳畈(原柳畈乡)。早期因承袭父职成为一名武将,永乐年间,跟随明成祖朱棣五次征战,立下不少战功。官至征虏副将军、安远侯。柳升多有战功,有勇有谋,但不幸的是,他在宣德元年(1426年)与王通等征讨交趾黎利(今属越南)时,由于不熟地形等多种缘故,在进军途中中伏而死。英宗朱祁镇追赠其为融国公,谥襄愍。柳升曾统领神机营,组建了中国历史上首支正规编制的“炮兵”,开启了中国热兵器时代。死后安葬在现在的怀宁县清河乡清河。因为当年的一句承诺,世代居住这里的李姓族人担起了看护柳升墓的重任,这一守就是580多年。图十二:柳升画像
20140524 312.jpg
(本篇完)
2017-04-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09: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岗陈家岭陈氏祠堂及民国建筑群
——安庆宗祠与古村落系列
第12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的黄岗村,九十年代前是黄岗乡,这里有一个叫陈家岭的地方,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望陈家岭
    原以为汤泉乡的龙潭寨古村落和蔡家畈古村落是太湖的二个国家级古村落,后来在卒子的发现下,才知道原来现在的汤泉乡合并前的几个乡镇,均有大小不同的清末民国初期的古村落,有些根本没有列为古村落的序列。今天卒子介绍的黄岗乡的陈家岭,在就今太湖县汤泉乡境内。图二:航拍陈家岭陈氏祠堂
     据《太湖县志》记载:民国初年,太湖县设十区七十五保十四镇,陈家岭属于北前区陈家岭保。又记载:民国三十三年八月,陈家岭保又细分,陈家岭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据陈家岭近八十岁陈老爷回忆说:“陈家岭一带,在清末出过大官,至于何官不详,民国期间陈家岭有多人在上海一带做事,回乡之后建起多幢宅院。”图三:陈家岭民国期间的建筑
     今天当卒子走过这片土地时,以当地盛产的黄土制坯的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时,感叹为何这样的古村落落选安庆古村落名录。陈家岭土地平旷、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文人辈出、人文底蕴深厚。陈家岭之所以叫岭,其实是山间的一处凹地,最凹处积水成潭,沿坡建有多幢古建筑,多数是民国期间建筑的,有少量清朝末期建筑的古建筑,村头还有一座小土地庙,村民外出经商、务工时的祈祷。图四:陈家岭地处大别山腹地
    抗日战争时期,据汪礼俊撰写文史稿介绍,声名远扬的“太湖县黄牸乡抗日游击队”也曾经在这里活动,这是抗战时期太湖县唯一一支由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游击队队长李甸民(又名李甸明,今汤泉乡黄下村人),是民国时期太湖县名人李西溟(又名李熙民)的第六个弟弟,称“七弟”,当地人习惯称“李老七”。图五:陈家岭建筑、古墓葬、祠堂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1938年5月,太湖县国民政府成立“安徽省太湖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县动委会”)。熊本旭(县长)、李楣(又名李菀民,李甸民之五兄)、赵纶士(六邑联中校长)、李西溟(又名李熙民,六邑联中教师,李甸民之长兄)、韦格六(县参议长)等为县动委会主要领导成员。图六:陈家岭民国期间的建筑非常精美
    1938年7月1日,日军清水师团从安庆经太湖县小池一条、从怀宁县石牌经太湖县新仓、从望江经徐桥分三路进攻太湖,1938年7月,太湖县城沦陷,县动委会机关先后搬迁到山区牛凸岭、薛义河等地。据李朴民在1982年11月18日写的回忆录《岳西革命斗争大事记》记载:“1940年3月,国民党第四十八军所属第九游击总队司令云应霖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反对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行为。国民党为防范云投奔共产党,将第九总队改编为四十八军补充团,调防于抗日大后方的岳潜边境。云识破国民党意图,决定起义。将由共产党为骨干的第七连和突击队,进驻岳西撞钟河、菖蒲地区以策应起义。”图七:陈家岭的建筑
    据了解,1960年7月22日李楣(李菀民)、霍振、方琦德、石鹏之口述,阮来安记录的《太湖县黄岗游击队的成立及活动情况》一文记载:“共产党员陈久亭、李甸民(因排行第七,俗称“七弟”,当地人称“李老七”)等人就是云的部下,也参加了云团起义”。图八:陈家岭陈氏祠堂局部
    后来,因“国民党四十八军三个团的兵力围剿,云团起义失败。云团起义失败后,团长云应霖受伤被捕,连长陈久亭牺牲,突围出来的同志大部分赴皖中地区,李甸民突围后找到中共党组织回到了家乡,继续组织武装革命。”图九:陈家岭古建筑
    1983年7月16日,原安庆市工会主席李菀民(原名李楣,李甸民之五兄)在《关于一九四一年太湖黄牸乡游击队的筹建和活动情况》中是这样回忆的:“我有一个七弟李甸民,因自幼不能读书,无文化,粗鲁无知。一九三九年我在潜山县政府工作时,他因害怕国民党征兵,也来到潜山。到潜山后,我将他派到陈久亭自卫队分队里(陈久亭原是太湖三区自卫队副队长、三区中共党的组织部门负责人)。因为他是我的弟弟,陈久亭就将他编为列兵,并发展为中共党员。这年七月,我因病回家。这年冬天,陈久亭的分队整个参加了岳西云团(国民党正规军编制团,团长云应霖,系中共同情分子。团中有部分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基本上是中共党的领导。云现在广州市政协工作)。大概是一九四零春初,云在岳西菖蒲起义,被国民党三个团包围打垮,陈久亭牺牲,李甸民逃回家中……”图十:陈家岭古建筑
    据1960年10月7日李甸民口述、占协良访问记录《李甸民口述材料·第四游击队情况》记载:“游击队共有五十多人,其中有二十多人是八士畈一带的。游击队下设三个班,第一班长李时文,主要负责军事;第二班长汪毛海,主要负责交通;第三班长汪胡武主要负责侦察敌情。每班均有十七八人左右。游击队活动中心主要在黄下八士畈、黄岗陈家岭、佛图的乔木寨、银河寨等地。”图十一:陈家岭古建筑
    黄岗的陈家岭,是一处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古村落,当卒子走进这里时,仿佛时光已经停止。从目前现状看,陈家岭陈了几幢规模较大的民国建筑之外,其它清朝建筑基本全部倒塌。走在屋前屋后,还有很多清朝中晚期的古墓葬。当地陈老爷介绍,这里有一座明朝的古墓,具体姓氏不详。图十二:陈家岭古建筑
     来到坡岭,卒子看到陈氏祠堂,目前已经几乎全部倒塌,只剩下主体的两侧封火墙,一面墙体使用木棍支撑,未来不久就全部倒塌,这是卒子在走遍安庆过程中看到不止一处的即将消失的古村落和古建筑。航拍作品,请大家浏览之后将本文转发,感谢你的阅读。图十三:陈家岭古建筑群
(本篇完)
2017-04-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08: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章家新屋——卒子走遍安庆
甘露章家新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有一幢已经完全退化坍塌的老屋,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样一幢已经没有了任何特点的老屋,有何介绍的?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章家新屋格局图

请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安庆E网今日安庆版块、今日头条搜索本文及图片。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12 08: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怡昌栈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怡昌栈旧址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孔城镇的孔城老街,之前已经介绍过,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一处老屋怡昌栈。图一:孔城老街

  请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安庆E网今日安庆版块、今日头条搜索本文及图片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1: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明肖家大屋——卒子走遍安庆
乐明肖家大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槎水镇乐明村,有多处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肖家大屋。图一:过去乐明村是这样的
    乐明村是最近刚刚批准的安庆又一批古村落之一,之所以能够被批准古村落当然离不开这里范家老屋、肖家大屋(肖家老屋)、储家老屋等一批古建筑。图二:航拍肖家大屋

请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安庆E网今日安庆版块、今日头条搜索本文及图片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古屋清重建,仅存门楼实难见,留一段牡丹佳话于人间,安徽第二名木在这里——卒子走遍安庆
求雨李家破屋门楼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求雨村的李家破屋,现仅存一个门楼,但更为奇特的是这里有着安庆地区七株名木之一的清朝乾隆牡丹,今天卒子先介绍李家破屋门楼。图一:李家破屋三面图
    李家破屋门楼现为怀宁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李家破屋原名李家大屋,清朝康熙年间建,为安庆怀宁李氏府邸。由于被乾隆牡丹占据了光环,李家破屋门楼少有人用心去关注,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希望引起大家共鸣。图二:李家破屋牡丹亭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浒胡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下浒胡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下浒村,有一座建于清朝的胡老屋,胡老屋在八九十年代已经倒塌不存,只剩下这个胡老屋门楼和后侧小部分厢房,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下浒村位于白云寨下
    这是建于清朝时期的老屋,老屋已不存,仅剩门楼和后侧小部分厢房,留有青砖黛瓦,典型的江南建筑,胡老屋占地面积约几百平方米,中厅已经完全塌陷,只留空地,现仅存最后一进的神堂,建于清中嘉庆时期。图二:下浒村位于高山环抱的山冲里(远处那辆红色的车就是卒子坐骑)
    据村里年长村民介绍,原先胡老屋门楼外,还有一进,高高的围墙,前后三进,即正房和后偏房。图三:下浒是一块难得的群山之间的小盆地
    正房两层,房子布局精致,构造细腻,院内石板铺地,屋内则是土板地。图四:下浒胡老屋门楼外观
    虽年代已久远,保存不好,原屋基被村民建有新屋。原老屋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图五:胡老屋后厢房
    岳西县胡氏在清朝繁盛一时,多数为早期工商资本家。文革时期,胡老屋被破坏,一部分拆除。图六:胡老屋中厅已经完全倒塌
    在位于潜山与岳西之间的响肠镇,是安庆地区千年古镇,当时称为“胡家”的支派开始在这老屋繁衍。图七:胡老屋祖先神位
    胡老屋坐北朝南,由前后三进建筑构成。现仅存的胡老屋门楼和后侧小部分厢房,宽约四米,高二米余,由青石和青砖、小瓦结构而成。图八:胡老屋后厢房两层小楼
   门楼长条整石横砌的墙裙,正中朴素的石框门,规整简洁却不失恢弘气势。后侧小部分厢房,为二层建筑,过去家有女儿家的,足不出户,可以在这里看到家里来人。图九:胡老屋砖雕门额
   外墙近檐部残留墨线回纹绘画装饰,上覆青瓦,跨过石门槛,便是一大块空地。图十:胡老屋砖雕有清朝中期的风格
   门楼上有云纹和花篮等木雕装饰,精美庄重。门楼额头有一块嘉庆时期的匾额,上刻有“光风霁月”四个大字,使用了双勾红描。图十一:胡老屋门楼
    据了解,“光风霁月”是一句成语。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又作光霁,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图十二:胡老屋与老人
   宋朝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金庸·《笑傲江湖》第六章写道刘正风:“曲大哥虽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下浒胡家或许是因为胡氏这人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吧。图十三:胡老屋砖雕
(本篇完)
2017-06-27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今日头条》与安庆E网,感谢您的转载和评论。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09: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明储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乐明储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0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槎水镇乐明村的储家老屋,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储家老屋。图一:航拍储家老屋
    潜山县的深山里,有很多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现状颇令人担忧。卒子介绍的储家老屋这幢古宅,已濒临坍塌、荒弃,村民向卒子介绍这幢古民居的时候,阐述了这幢百年古民居的厚重历史。图二:储家老屋砖墙为清朝早中期特点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1: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河邓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清河邓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1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的山间,有一座建于清朝中期的邓家老屋,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宿松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宿松悠久的人文历史。宿松古称松兹侯国,始建于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宿松县,并沿用至今,距今约2200年历史。图二: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
    安庆市宿松县人杰地灵,先贤辈出,有明代的武节将军石良、清代翰林院编修朱书、浙江巡抚罗遵殿、浙江按察使段光清等历史人物。当然,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邓氏。图三:邓家老屋四周
    邓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邓家老屋组。该房为清朝中期嘉庆年间建造的一所坐北朝南的古民居。图四:邓家老屋保护牌
    邓家老屋为三进五开间,东西两边各有厢房六间,砖木结构,悬山顶,五架梁。建筑面积约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图五:邓家老屋外墙
    邓家老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其历史上是江西移民,到安庆已经有四五百年,在清朝中期出了有名的商人,在安庆宿松县建起了这幢有江西风格的老屋。图六:邓家老屋破损严重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09: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响肠吴家老屋(万家楼)——卒子走遍安庆
响肠吴家老屋(万家楼)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万家楼,有着非同寻常的往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吴家老屋
    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万家楼,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万家楼组,距响肠老街东南五百余米,万家楼并非有万间楼阁,原建筑有各类房间一百零七间,占地面积约四千余平方米。图二:航拍吴家老屋与万家楼指示牌
    万家楼民居原为万家所建,在明朝万历时期卖给吴家居住,故本文指的吴家老屋又称万家楼。因为原住户姓万,居住户又很多,当地人仍习惯称为“万家楼”。该民居背依凤形山,两侧山峦环抱,犹如凤展双翅。门前一眼半月塘,景色十分秀美。图三:半月塘与万家楼保护碑
    吴家老屋为五进三厢四合院式,两端外带抱厢,青砖黛瓦马头墙,硬山式顶,是一处融合了安徽徽派建筑与江西围屋特点,有专家将其定为“皖西南特色民居”。其实,安庆多数古建筑都有着江西建筑的特点。图四:远看吴家老屋
    卒子使用了无人机航拍之后发现,万家楼门前一眼半月塘,经过人工修建而成的半月形水塘是老屋的特点之一。五进三厢四合院式,两端外带抱厢,青砖黛瓦马头墙。图五:卒子航拍吴家老屋
    据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万姓财主在此建成后不久,卖给了当地人吴道会。万姓财主卖的时候,求吴道会仍用万姓为屋名,吴道会当即答应。数百年来,吴家老屋,在当地百姓仍习惯称为万家楼。图六:吴家老屋一侧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08: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华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建华宋家老屋
——安庆古宅老屋系列
第13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特色,绝不拘泥于肤浅,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建华村的一栋始建于明朝中期,清朝重建的宋家老屋。图一:建华村四面环山小盆地
    在通往天柱山风景区的途中,有一处名为宋家大板桥的地方,其位置就在新修建的大桥不远,过去是一座木质的大板桥,宋家修建,那么宋家是什么来历?卒子来到天柱山镇建华村的宋家老屋一探究竟。图二:从高处看宋家老屋
    建华村现在已经并入茶庄村,在一片开阔的农田旁,一栋清朝建筑风格的百年老屋呈现在眼前。几位当地的村民走向卒子,在他们的指引下,卒子渐渐通过这栋老屋了解它的前世今。图三:宋家老屋石阶
    宋家老屋门前,有两扇木制雕花门,可同时打开,也可单独打开。门轴在推启时发出“吱呀”的响声。在青砖砌成的斗墙之上,屋脊的砖雕石刻仰望天空。图四:宋家老屋门厅
    走进里屋前厅,这一个典型的清朝明三进的老屋。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两边有众多的厢房,有区别安庆地区徽派风格的大型家族式古建筑,村民指着清朝的穿斗式梁架结构,青砖斗墙、硬山式屋顶、小黑瓦屋。图五:宋家老屋位置
    宋家老屋四角原设有马头墙,后随着厢房倒塌了,现仅剩正脊两端有脊头,起翘自然;老屋门厅外的清朝木板还雕刻有圆形图案,室内柱子间为木板壁或木板门,形制规范,后门穿有木杠,比门栓牢靠结实。图六:宋家老屋门厅砖雕与石雕及厢房天井
    正厅堂宽四米余、进深八米余,同时可摆四张方桌吃饭,左右各两间偏房,偏房现已基本倒塌。十多年前卒子初到此地时,还记得高高的马头墙,现在已经不存了。图七:宋家老屋有特色的物品局部
  宋氏明朝末期从河南商丘迁居皖西南,再迁入潜山天柱山一带,算起来应该有四百余年,明朝末期开始建有宋家老屋,清朝重建现在规模的老屋。祖上应该是从事贩运的商人,把货品通过潜山古道送到安庆府交易,用赚来的钱盖起这栋青砖大瓦房,那时是相当风光的。图八:宋家老屋正厅
    卒子站在村高处远眺,一个风格与其他民居迥异的残存古建筑群呈现在眼前,但大部分房屋已失去了原来的风貌,被改建的居多。这些老房子统称宋家老屋,集中了明末清朝的建筑风格,吸收了徽派的建筑风格的特点,历经近二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屋在一次次遭到破坏,经过维修之后能够保存完好,也是宋氏后裔对老宅割舍不下的情结,除了沉淀的生活记忆,还有对祖辈的怀念。图九:宋家老屋青砖、麻石、石门框
    宋家老屋坐南朝北,门前是一块盆地型的山冲。宋家老屋门朝北,离门十米,有一道高约数米的大坎,宋家老屋大门两边各有一个角门,可见在清朝时,官和民的房子在设计和装饰等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宋家老屋是清朝官商建造的住宅。宋氏先祖请风水先生选中了天柱山建华这块四面环山、一块盆地的地方安家。据村里人介绍老屋始建于明朝,清朝重建,历时数年。图十:宋家老屋厢房均倒塌
    这栋清朝宋家老屋,传至今日已经二十余代人,从总体结构看,这片房子呈长方形,占地面积有几百平方米。从大门到里间共三进,中有有个很大的天井,村民介绍曾经清朝有位皇帝到过这个天井,具体哪位皇帝,又无从知晓。图十一:宋家老屋正堂
    宋家老屋门厅宽阔、威武、讲究、气派。门口是巨大的石阶,踏上石阶,往屋里走,要先经过一道木门槛,一道刻着花纹的青石门槛,进入厅堂。这栋建筑与安庆地区其它清朝古建筑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门厅上,门厅并没有石门鼓等物。图十二:宋家老屋斗拱与木柱
    而区别在门框上方各有二个圆形的雕刻,卒子猜想或许是供过年节时挂灯笼用。朝上看还有木梁,梁上隐约可见木雕图,村民说是清朝时期画上去的。图十三:宋家老屋木窗
    难得一见的宋家老屋房檐下还有彩绘,是一个个的万字型图或寿字图,村民介绍说画的是原来粉底彩绘。据说,正中大门上有一块牌匾、门口有一对石狮子,文革其间不知去向。图十四:宋家老屋木门槛
    走进后堂,两边各两间耳房,都是杉木做的;木窗都是百年的干料。两边是左右厢房;四面是镂花的窗子,浮雕的门,都显示着主人的官商身份和富贵。图十五:宋家老屋后进
    依然是宋家老屋门楼,除两侧砖刻之后,居中是“耕读传家”四个砖雕大字,下面是四朵花样砖雕。百年来,天柱山奇秀的风光、山水胜景,吸引封建社会各界很多人士,他们不仅登临游览、留连忘返,这栋宋家老屋就是天柱山文物古迹之一,百年来这些文物胜迹不是毁于兵火,就是失修废弃。图十六:宋家老屋先祖牌位
    宋家老屋不远有座寺庙叫及第庵,及第庵掩隐在茂林修竹之中,俗名七里庵,实为及第庵,由安庆副总兵金抱一于康熙三年捐资修建。金抱一,銮仪卫人,是清初的武状元,民间有传说金抱一乘船进京赶考,船行江中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忽有鹦鹉飞至船上,连声叫着“雷打金抱一、雷打金抱一”,船上的人知道金抱一在船上,一听雷打金抱一,同船人岂不一起被打,于是一起起哄逼金抱一下船,金抱一当时仅一介书生,见此情况,认为天命难违,该由一人承担,只好跳进江中,泅回江岸。谁料那船行至江中,船底出了漏洞,不长时间便沉入江心,全船人无一生还。信佛的金抱一顿时醒悟过来,连连叩拜,并许下大愿,此去京考得中,定建一座庵堂,一报苍天、二祀落水之人。皇天不负苦心人,金抱一校场神武,殿试春风、钦定武状元,授职安庆副总兵,他不忘江边宏愿,亲选庵址捐资购置山田,修建这座庵堂,并亲题门额:斯地胡为名及第,选官选佛悟固然;及乎及第真空后,天上人间月一圆。图十七: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背后就是吴家宕,穿过赵公岭,即进入吴宕盆地,吴宕是吴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末清初,吴姓祖辈挑着一担箩筐来这里砍柴烧炭,见这里风水特好,落脚谋生、繁衍子孙。吴宕环境秀美,风物宜人,游人自野寨南大门进山,心目中是奔天柱山而来,但一路山重水复,翠岗环绕,北面群山中开一缝,天柱、飞来峰峦相嵌在中间,与近景村庄、中景佛子岭组成一幅天然立轴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宋氏先祖也与吴宕的吴氏联姻,成为亲家。图十八:宋家老屋“耕读传家”砖雕
(本篇完)
2017-08-3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敬敷书院——卒子走遍安庆
敬敷书院
——安庆教育系列
第13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迎江区菱湖办事处安庆师范大学内的一幢清朝建筑敬敷书院旧址。图一:敬敷书院大门
    敬敷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现存建筑东西长约七十余米,南北五十余米。南北两侧各筑讲堂五组,保存完好。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图二:敬敷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安庆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创办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办为安徽大学堂,250年间在安庆曾三易其址、三易其名。图三:古时棚考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由巡抚李日捐款创建。原址在魁星楼旧址(现安庆一中内)。清朝乾隆初更名为敬敷书院,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图四:航拍敬敷书院(东西向)
    曾国藩主政安庆时期,于清朝同治初由移建孝肃路之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移建至菱湖南岸,即今旧址。1901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图五:敬敷书院各级文物保护牌
    “敬敷”之词,语出《尚书》,意思为“恭敬地布施教化”。敬敷书院于1652年在安庆城内建成,1733年奉旨改为官办,1736年定名为敬敷书院。图六:敬敷书院考棚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由此,兴办二百五十余年的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也就是后来名震一时的“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图七:敬敷书院后花园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陶澍曾率属捐廉置新生洲(后改名崇文洲)官产一半为书院学田,岁课银八百两,为学生膏火费,又倡捐书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为求是学堂,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并在百子桥另建新舍。图八:敬敷书院布局
    敬敷书院的六间考棚,有五千多平方米的清朝建筑群,设有门坊、长廊,考棚三进六栋,每栋考棚面阔六间,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山墙、青砖灰瓦、木格窗棂、前后庑廊。考棚内至今还保存有清朝光绪二十三年的考棚正梁、考卷、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的著作等。图九:敬敷书院含航拍图
    敬敷书院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已通过“院试”的秀才,为进取“乡试”、考举人而入院进修;另一类是“童试”及格者或“民间俊秀及官员子弟年十五以上已读孔孟四书者”,即有一定基础但还未中秀才的童生。图十:科举
    从清初到清末,在书院两百余年的办学中,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桐城派“三祖”中的刘大櫆和姚鼐、著名学者王宽吾、“江南大儒”汪宗沂等诸多著名学者担任过山长或主讲。这些大师学识丰富,德高望重。他们执著地秉守文化育人的“敬敷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精英,如国画大师黄宾虹、著名教育家房秩五等都是从敬敷书院走出的莘莘学子。图十一:敬敷书院航拍图(南北向)
    安徽近代第一所军事专科学校安徽武备学堂和陆军学堂、安徽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安徽近代第一所有院系建制的分科大学江淮大学、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等相继在安庆师范大学这块热地上办学。图十二:敬敷书院走廊
    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著名革命家徐锡麟,著名法学家光明甫,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数学大师何鲁,著名文史学者刘文典、杨亮功,著名经济学家陶因等曾在此担任校长;著名文学家郁达夫、苏雪林、朱湘、冯沅君、苏曼殊、许杰,桐城派末期大师姚永朴,著名学者陈望道,著名经学家周予同,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著名化学家丁绪贤等曾在此传道授业。虽然校名更迭,但是这些教育先贤无不秉承了文化育人的“敬敷”文脉。图十三:敬敷书院考棚
    敬敷书院具有的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经济、重视道德教育、引领社会风尚的诸多理念以及特有的人文品格、人格魅力、教学情怀和教学智慧,更是为“敬敷精神”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图十四:敬敷书院内设
(本篇完)
2017-09-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1: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岭神枫与程家新屋——卒子走遍安庆
严岭神枫与程家新屋
——安庆古树与老宅系列
第135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将一如既往坚持独立行走、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走遍安庆;将以充沛的体力、顽强的耐力、坚韧的毅力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严岭村的一棵古枫树与程家新屋。图一:严岭神枫

    在严岭,村里都知道这里有一棵神枫,数百年来养在“深闺”,知者寥寥。图二:严岭神枫为村民当成树神
    卒子到访这里在村原村长的带领下见到这棵神枫。安庆枫树很多,现存百年以上的枫树也有很多,过去卒子曾介绍很多。枫树因枫取其脂可以为香而得名。图三:严岭神枫长势良好
    这是一棵程新古宅镇风水的古枫树,有近三百年的树龄,另一侧的枫树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砍伐了。图四:严岭神枫被当成神树祭祀
    这棵古枫林有十多米高,树径约一米。树上被村民祭祀用的红被面裹了一层又一层,上面还写着“神枫”二字夺目耀眼。图五:程家新屋与门前的旗鼓
    程家新屋门前,有四只石雕的旗鼓,古人科举之后,就能够立旗鼓树旗。图六:程家新屋“伊川世第”与雕刻四花
    据网上资料怀宁农村程立讲述,原来这幢古宅奉世祖程伊川为祖,所以匾额上有“伊川世第”四个字。图七:砖雕四花还算是品相良好
    程伊川,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图八:程家新屋马头墙与石柱础
    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图九:程家新屋的木雕与石雕
    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曾官至礼部尚书,当朝皇帝御笔题匾: “伊川世第、大夫恩泽”。图十:程家新屋斗拱
    古人以听涛寻枫为雅兴。因为枫树喜欢生长在土壤肥沃又靠近水的地方。就在枫树不远处,有一幢建于近三百年前的老屋,才是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精品古建筑之一。图十一:程家新屋整体
    程家新屋当然区别于建于此前的程家老屋,现程家老屋已不存。程家新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程氏一位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回乡兴修,当地百姓讲述此人当了知县。图十二:程家新屋两侧厢房基本倒塌
    程家新屋于2008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家新屋独特之处就是木雕、砖雕和石雕。图十三:程家新屋两侧厢房遗址
    程家新屋现存明三暗五进,有独特之处。旁边厢房几乎全部倒塌。图十四:程家新屋青砖
    程家新屋为安庆市怀宁县一处非常不错的文物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希望得到各级的保护和修缮。图十五:程家新屋砖雕、石雕与木雕
    据了解,程家新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一位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回乡兴修。图十六:程家新屋“蹈和、履中”石刻
    安庆地区,程氏为一大姓,卒子之前介绍过很多程氏建筑,位于怀宁县严岭的程家新屋从建至今已经280多年来,程姓已在此屋繁衍十多代子孙,从此走出的程姓后裔现有数百多人。图十七:程家新屋原屋券门
    程氏新屋是座真三进,假五进老建筑,外看青砖黛瓦和一侧的马头墙。图十八:程家新屋门楼
    程氏新屋内部结构繁复精巧,雕饰华丽,弄巷纵横,穿行方便。履中蹈和,成语,走路脚不要偏,做事要和为贵,做人要平和点。图十九:程家新屋厅堂
    天井和阶沿皆用整齐条石铺嵌,堂屋均由柱梁等木板构成。图二十:程家新屋“伊川世第”石雕
    程家新屋选址时很有讲究,据村里原村长介绍,程氏在怀宁的辈分一直较低,怀宁严岭程氏族人回安庆桐城返乡时,由于辈份太低,就算当了官也没有席坐。图二十一:程家新屋门楼
    严岭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当官回桐城时,据说当地人没有接待,还将乘坐的轿子打翻了,这样程氏回怀宁之后,就建下了此大屋。图二十二:门楼立柱与古枫树
    历经近三百年风风雨雨,程家新屋依然屹立。百年老屋,再绽新颜。图二十三:程家新屋门楼
    程氏新屋为硬山顶,马头山墙,墙头有保存较好的动物及草木浮雕,古朴而不失高贵,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屋檐翘角、精雕窗楣,无处不在地诠释着古屋昔日的繁华。图二十四:程家新屋门楼立柱一侧
(本篇完)
2017-09-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1: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
——安庆古树与古宅系列
第13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与怀宁县、太湖县三县交界的村庄。图一:凤栖百年枫树


   凤栖村原名先锋村,是望江县与太湖县、怀宁县三县接壤的古村落,四面是山,交通闭塞,进山一条路、出路路一条,由于交通不便,人口流失严重,先锋村原属太湖县,现划入望江县鸦滩镇。这里土地近二千亩,人口却只有二千余人。图二:凤栖百年枫树与水塘


    凤栖村,意思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因村境内凤形山较多,素有凤凰栖息之传说。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西北的山区古村落,与怀宁、太湖三县交界,地处大别山余脉的香茗山北麓,也是望江县最边远的小村之一。卒子专程到访此处。图三:百年枫树


    先锋村,一直向香茗山深处有一个山冲叫陶冲,大概是最早居民以陶姓为主。明末清初,由安庆其它地方移民来的王姓渐渐占据了这个陶冲,先后建起了数座王氏堂轩和宗祠。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一座建于清初的王家老屋。图四:凤栖百年枫树树龄一百四、五十年


    王家老屋位于原先锋村陶冲最深处,走到这里仿佛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据村里人介绍老屋建于清朝初期,清朝咸丰年间,长毛(太平军)溃败逃走时,曾放火将王家老屋烧毁,所幸一进门楼没有烧尽,所以今天卒子给大家拍照的木门楼是清朝建筑,但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图五:航拍凤栖王家老屋


    鸦滩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西北部,距县城四十余公里。东与望江县高士镇接壤,东南临武昌湖,南与长岭镇交界,西邻太湖县大石乡、徐桥镇、北与新仓镇接壤,东北与怀宁县雷埠乡相连。图六:凤栖王家老屋大门、上马石、旗杆夹


    今天卒子介绍的王家老屋在先锋村的陶冲境内,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的繁衍生息。三国时期,先祖们在此垦殖。清朝光绪初年增设码头镇,后成为码头乡,九十年代并入鸦滩镇。图七:王家老屋屋前的上马石


    卒子前往望江的西北这个陶冲的角落里,发现陶冲真是望江目前保留最完好的原始古村落,这里以三槐王氏姓氏为主,先后建起多座王氏堂轩和王氏宗祠。图八:王家老屋局部


    王家老屋位于王家上湾是一栋保存完好的就清朝建筑,王氏在此繁衍了大约十六、七代人,数起来应该有三百来年。图九:王家老屋大门与上马石


   王家老屋位于一个叫王家上湾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叫王家大湾和王家下湾。王家老屋有别于安庆地区其它老屋的建筑风格,一进门楼为砖木结构,门楼外设有长条木椅。图十:王家老屋神堂供奉着木雕神像


    据说有三百多年历史,老屋前后左右厢房有一百多间房屋,建筑格局古朴浑厚,沙石做基,青石为槛,灰瓦盖顶,飞檐过雨。路面或青石铺就或依山凿成,老屋处处是风霜的痕迹。图十一:王家老屋门楼木长椅


    王家老屋屋前有一个大水塘,水塘边有一棵一百四、五十年的枫香树。安庆多枫树,上百年的更是比比皆是。枫香树是上等木料,树质致密,树干笔直,自然香味,防虫,颜色红润。图十二:王家老屋局部


    王家老屋神堂供了一尊木雕先祖像,在安庆地区极为少见,老屋还有小型的戏台,还残存有木质楼梯,过去的隼接真是了不起。图十三:王家老屋局部


    据了解,望江县高士镇佩山脚下的王氏,出了一位王之庆的安庆名人。王之庆,字修祜,号天宠,谥忠节。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当然这里的王氏与陶冲的王氏并不是一支王氏。图十四:王家老屋局部


  王之庆幼年家贫,“躬耕养父母,读书尚奇节”,崇拜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尤其仰慕爱国大诗人屈原。著有诗文集多册,惜已亡佚。流传下来的仅有一篇《草堂印月池记》。图十五: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在陶冲还有数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王氏堂轩,但唯一保留下来的王氏百年老屋,距今数百年,走进这深深宅院,厅堂的木柱一幅对联“门前月山相映千年树,户后金牛起舞贺新春”。王家老屋屋前这棵枫香树距今已经一百四、五十年。图十六: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老宅的主人的后裔现在渐渐离开这个交通鼻塞的村落。这栋老宅,穿斗式木架结构,高墙、深院、重门,典型的清末建筑风格。前后共三进房屋,后来翻新过的,墙壁经过粉刷,最后一进的木门槛与门窗,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图十七:王家老屋过道与神堂


  王氏老屋坚固美观,可见当年富贵气。门窗栏杆是精致雕花的木雕栏杆,老宅院保留着传统的门窗和斗拱、挑檐,建筑这栋老屋当年考究很久。图十八:王家老屋屋顶局部


  王氏大屋,总体呈四方形状,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建于清朝初期,厚实的木质大门门把手,如今都泛着历史的陈旧感和沧桑感。图十九:王家老屋局部


  老屋的大门就是一个山包,不知道当年屋主人是怎样考虑在此建筑老屋的。老屋的大门口是一块块大青石板铺成,门口倚墙有两条光滑的长条旗杆夹,卒子猜想当年屋主人是武将出生。图二十: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走进大门,是宽阔亮敞的大明堂,大青石板铺就。穿过明堂就来到厅堂。整个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每个房间均开有木格南窗,房间采光好。下层房间地板高出地面十几厘米,防潮湿。房间之间又隔着弄堂,隐秘幽静。图二十一: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可想,当年王氏建造这座大屋,除了房屋外观牢固坚实大气,里面的各房各处也都舒适精细,历经百多年的风雨和战乱,能够完好地保留至今,也属不易。如今来看,也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图二十二: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王家老屋前的旗杆夹石,位于王家上湾王家老屋屋前的一对旗杆石,亦称夹板石。高约一米多,宽约四十公分,由青石体一式两块组成。图二十三:航拍王家老屋拼图


    旗杆夹石偏上端各方孔两眼,为立杆升旗之用。此石镌立时间较长,已纹理斑驳,遍体鳞伤,标识全无。下面有圆孔。据村里老人介绍,这对旗杆夹石在咸丰年间湘军李续宾部为攻取太湖咽喉新仓镇前,曾到这里。后来再了解,太平军石达开曾在王家老屋对面的一个山包上立山寨,以后卒子再次单独介绍此寨。图二十四:王家老屋已经倒塌的厢房


   村里一个村民向卒子介绍,老屋前还有一对上马石,王氏老屋曾是村中的富户,门前的上马石就有二个。这是没有经过雕刻的上马石,显得比较质朴。图二十五:王家老屋二侧的厢房


(本篇完)

2017-10-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1: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腾云江垄(三姓)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腾云江垄(三姓)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的江垄老屋,安庆话读干垄老屋,安庆话江读干,安庆名小吃江毛水饺,俗称干毛水饺就是这个意思。图一:航拍整个江垄老屋


    此屋建造于清朝时期,明三进,中间一进为门楼式,封火墙,宽回廊,过去由江氏建造,之后转给他姓,最后由刘氏居住,有着一段非常不平常的经历,在安庆地区实为难得一见的老屋。图二:江垄老屋各个方位图


    莲云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在县城西郊,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乡。腾云村是莲云乡政府坐落地,腾云村面积约十二平方公里,自宋朝以来这里就有广袤的耕地,和众多的山场林地。图三:远望江垄老屋


    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距岳西县城以西仅四公里,背靠飞旗寨山,主峰为飞旗寨的海拔1046米的山峰,属于村内最高山峰。图四:江垄老屋一进与厢房门及天井


  卒子应刘氏宗亲的邀请来到江垄老屋实地拜访,老屋从建筑风格猜测为清朝中朝,一进门头较小,二根户对,百年前的铁扣锈迹斑斑,一侧的厢房倒塌已经建起了新屋。图五:江垄老屋二进门楼


    江垄老屋由于建筑年限较长,系土木结构,墙体出现多处裂缝,亟需修缮。据猜测,该建筑始建于清朝中期,皖西南建筑风格。图六:江垄老屋门楼、过道与神位


    江垄老屋一进的大门上,有一对木雕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为短圆柱形,每根长半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刻有瑞兽图案。图七:江垄老屋门楼砖雕“善有余庆”四字


    渐渐毁损的老屋越来越多,现在能够见到比较罕有的老屋也算是我们的缘份。这样的江垄古宅,已经越过近二百年的历史光阴,当年江氏不知为何要搬离这里,当年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几户人家几十口人住在这间老屋内,感受那一片悠闲。图八:江垄老屋局部图


    江垄老屋建造在一个横岗的山脉西南麓,现在一条水泥路将其中一个角铲平,从空中瞭望整个江垄,其中是一个长长梗坡,而老屋就做在坡内。图九:江垄老屋空中局部


    老屋从空中看,只有二进,实际上中间一进为门楼式。门楼由青砖砌建,上有四个砖雕大字“善有余庆”。原意是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汉语俗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图十:江垄老屋门楼壁画局部图


    江垄老屋的砖雕“善有余庆”意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图十一:江垄老屋局部图




    老屋当年的主人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在这个叫江垄的老宅内,先后有三个姓氏的人口在古宅居住,宽敞的过道有一米多宽,这是安庆地区老屋所不多见的。图十二:江垄老屋一进户对与铁门扣


    老屋门前就是一片梯田,冬日里的梯田别有一番美丽,有老屋背后就是安庆地区著名的“飞旗古寨”,现留在老屋内的老人已经渐渐离去,老屋也已经荒废了多年,站在老屋内,有种隐居的感觉。在腾云村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元朝年间,元末明初动荡的时期,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存的多幢老屋多是重修于清朝,这个村庄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从山坡延伸到山脚的梯田层层环抱着山脊,景色壮丽而隽秀。图十三:江垄老屋局部图


    走在江垄老屋里,感觉像是穿越了一个时代。在这里,你以享受悠闲的生活也需要一个恬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图十四:江垄老屋过道与三进


    老屋的三进神堂内,陈积了厚厚灰尘的牌位,立有刘氏一世祖刘述通和刘仪声两位先祖牌位。牌位就是祖宗灵牌,又称神主,逝者末满一年的叫灵位,一年以后改称神位。岳西县刘氏在安庆地区数万人,是安庆地区姓氏最多的一支。江垄老屋内依然保存着多块先祖神牌。这块刘氏先祖牌位,木质,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上面有半圆形牌帽,下面中间刻出一个上圆下方的长槽,用黑墨写着逝去先祖基本情况,两侧是生、卒年月。图十五:江垄老屋局部图


(本篇完)

2017-10-1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2: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岭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马岭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横中村的一座古宅,横中村原为横中乡,人口最多时上万人,现在不足五千人。介绍如有不妥之处,请与卒子联系,及时更正。图一:远望横中马岭宋家老屋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横中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里一条余家河从山间流下,其历史悠久、河上架有永镇桥结构稳固、造型美观而享有盛名。横中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的西南面,东与高峰村交界,南临与太湖县、西与风光村接壤,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图二:近看马岭宋家老屋


    数年前,卒子曾到访横中村,去过一个叫马岭的古村落。这个古村落位于一个山坡下,这里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据了解,这个小小的村落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村中原有百年以上古树有十几棵,最大的是一棵需要四个成人才能围抱住,可惜现不存。图三:马岭宋家老屋大门


    这个叫马岭的古村落,实际是顺山坡地势而建,四周为山、中间盆地,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看似凌乱,但由石阶小道、石头小桥把小村各个角落串联起来,鳞次栉比。这里估计原有几十户人家,如今只剩下几栋古民居,卒子见到像宋家老屋已经破败不堪,留存许多断墙残壁,四处杂草丛生,树林茂盛,乡野气息浓郁。图四: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马岭,一个地名,传说太平军曾路过此地,抓走周围几个村子的男丁充军。留下不少故事,这里翻山就到了太湖县境内,因此有太平军路过是完全有可能的。图五: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为前后三进古民居,现已破旧不堪,漫步在杂草丛生的小径中,其历经沧桑印在老屋的墙上,深厚悠久的历史底蕴,透发着古朴淳厚的美感。图六: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老屋原有两侧厢房,厢房之间纵横交错、还有石阶小径,经历岁月风化的建筑物、如今的狭窄小道、石头小桥、老式物件等“原汁原味”的景象,别有一番风味。图七: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始建于何朝何时不详,据村民介绍始建明朝,祖上京兆郡世居。但从建筑物风格看,应该是清朝中期约道光年间建,整座宋宅共四百平方,由前后三进构成,建筑中使用了很多木雕,其雕刻艺术己发展至较高水平,故宅内雕镂手法由平面浅浮雕向深浮雕和透雕转变,精美绝伦。图八:马岭宋家老屋匾额


    宋家老屋整座宅院注重风水,冬暖夏凉,并且设计精巧,宋家在横中算是大户人家,人丁兴旺,老人家讲有人制匾送往来,而家族分支收到牌匾后往往会凑以几百银元回礼,意味从此家中有族人身有功名有所靠山了,所有族人可以得到庇佑回复之意。从这些老人家口传下来的轶事中,其实也可以体会出一种中国传统的乡绅文化,别有一番风味。图九:马岭宋家老屋墙基与山墙局部


    据老人家讲,里面的雕刻是当年由宋家请专门的师傅整整雕了近一年多才完工,花费极大,可以说在马岭一带的古宅中,是雕刻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图十: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主落大门上方悬挂“厚德延龄”牌匾,从牌匾上可以看出,自清道光到光绪年间,宋家几代共出过多位读书人,故有人送来版匾,也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图十一:马岭宋家老屋木窗


  宋家老屋的墙基由一块块青石垒成,坚固如初。墙角处有波浪纹的石装饰。门框是石质的,上面雕刻有图案。房屋的梁、椽等处全部采用木刻花纹,斗拱上有镂空的人物图案,山墙上也有许多精美的扇形的花草纹,立柱的柱础四周雕有各式花纹,让人目不暇接。图十二:马岭宋家老屋石门框


    宋家老屋现已损毁严重,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了。在经历风雨侵蚀后,曾经辉煌煊赫的宋家老屋,显得破败不堪,看到那似乎即将掉落的砖块,和斑驳沧桑的老墙,让人顿生一丝丝的落寞与凄凉。图十三:马岭宋家老屋内屋雕花木床局部


(本篇完)

2017-11-0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1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湾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卒子走遍安庆
朱湾梅氏民居旧址上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朱湾村梅家河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图一:远望朱湾山水之间与墙壁上斑驳陆离的标语


   梅氏,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梅艳芳、梅兰芳、梅葆久等等,安庆多数姓梅的朋友都是宿松县陈汉朱湾梅家河的后裔。其中潜山县副书记梅耐雪、怀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梅静等等都是宿松朱湾梅家河人。图二: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屋顶与一侧


    今天卒子介绍宿松陈汉乡朱湾村梅氏民居旧址上屋。之所以称为上屋,当然区别于不远的梅氏民居旧址的下屋。梅氏民居当然有着不小的来头。图三:梅氏民居旧址马头墙与后一进雕花木门


    清朝康熙年间,宿松梅氏始祖荣道公十世孙怀异公为长子良廷玉、幼子良廷玙始建梅上屋梅下屋两座庄园。今天卒子介绍的是良廷玉建起的梅上屋。图四: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屋顶与远望梅氏民居


    卒子多年前,曾到访此处。在与百姓的交流中得知,梅氏民居上屋是梅氏在清朝为官的老爷花了十八年才建起的梅氏古民居。图五:梅氏民居旧址上屋远景与石台阶


    梅氏古民居,有着高大的外墙大门头砖碉。梅氏古民居上屋使用了当地河间的青石大门,七级台阶及门头砖雕饰大门。图六:梅氏民居旧址上屋石阶梯与河滩圆石砌起的屋基


    在一条长长的梅家河沿岸,梅氏先祖中当官的官员回乡建起这幢百年以上建筑。它位于梅家河沿岸一侧。梅氏家族在宿松县拥有多处房产,现梅氏后人偶尔也有到访此处驻足探视。图七:梅氏民居旧址外墙标语


  据卒子观察并根据专家确认,梅氏古民居旧址为典型徽派建筑,原有多户居民居住,今存建筑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两侧厢房均为清朝时间建起。图八: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局部


    梅氏古民居上屋与不远的下屋一同被安庆市文物局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是安庆一处梅氏古建筑的精华,此外,卒子曾介绍梅里山庄,也是不多得的古建筑。图九:梅氏民居旧址上屋石雕柱础


  梅氏古民居外墙均由巨大的青砖砌建,第一重大门及门头砖雕别致。高大的门楼夹壁大门套,中间有穿孔。图十: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局部


    梅氏古民居中堂厅及穿花门壁,非常的精美。因此建筑年代远,其中很多故事,目前该建筑仅被县文化部门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一:梅氏民居旧址上屋木雕精湛


     梅氏古民居大门墙顶背面砖雕,非常精美。两侧厢房阁楼,穿堂过弄,柱梁交接木雕,体现出当年精湛的工艺水平。图十二:梅氏民居旧址上屋保护牌


     梅氏古民居第二重大门和夹壁门套,堂屋与厢房天井内隔墙,堂屋穿花木门,使用了雕花六角石柱墩,雕花鼓型石柱墩等。图十三:梅氏民居旧址上屋高大的封火墙


    特别是梅氏古民居上堂屋南北厢房绣楼,那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门扇,隔穿梅河上屋远眺,风景无限。图十四:梅氏民居旧址上屋


(本篇完)

2017-11-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12: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冲王家老屋与150年香樟树——卒子走遍安庆
阳冲王家老屋与150年香樟树
——安庆祠堂与古树系列
第13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阳冲村的王家堂轩与门前一棵150多年香樟树。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图一:远望阳冲地形地貌与王家堂轩的青砖、石台阶


    早在春秋战国时,太湖县为楚国属地。西汉为太湖县又是皖县与湖陵邑地,后汉省湖陵入皖县。南北朝时,属南豫州晋熙郡,隋开皇初属晋熙县,直到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太湖县,唐朝几度变更,唐武德八年(625年)复名太湖至今。图一:王氏涌现出的杰出人物


    晋熙镇历史上曾名城厢镇、震宇镇、新治镇、城关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始称晋熙镇,民国三十三年以后几度调整改称。经过数次的撤区并乡,又撤销城关镇、岔路乡,另划入刘羊乡汪洋村合并设置晋熙镇。现在的晋熙镇已经成为安庆市最大的城镇之一。图三:阳冲150多年香樟树三级保护树木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原属刘羊乡的汪洋村以内的阳冲村,阳冲村以王冲、阳牌两地居民较多。阳冲村,原刘羊乡,位于太湖东北部,距县城不到十公里,是一处近可守城关、外扼援兵的缓冲地带。图四:三级古树香樟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王姓也是安庆地区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今天卒子介绍的位于阳冲的王家堂轩建于清朝清同治时期与同时期种植的150年香樟树。王家堂轩为二进堂轩式老屋,老屋前是一棵150多年的香樟树。值得注意的是,王家堂轩天井处,是由河道里抬出的巨大平石,摆放平整异常。图五:王家堂轩的门头与先祖神位


    太湖县知事公署俗称县衙,下设建设、教育、民政三科,财政、警察两局和司法、监狱等机构,此外还有一个议会;在区一级设立自治局,在保设保董、甲设甲长。王家堂轩老屋一进的门板为百年前的老式榆木门板,厚重而坚实。门后挂有一个神龛架。图六:王家堂轩毛石基础与香樟树


    时任安徽省省长吕调元就是太湖县人。吕调元(1865-1932年),太湖江塘乡吕家大屋人。1920-1924年间先后两次任安徽省省长,1924年12月改任安徽铁路督办,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东北援军总司令。图七:王家堂轩的局部


    清朝时期,太湖县内有号称“曹百万”的占有耕地遍及全县。清末民初,寺前河熙福堂王幼铭占有田产5300余亩,是当时太湖县内占有土地最多、家业最大的地主。图八:王家堂轩的木门板


    今天,我们走过阳冲这幢王家堂轩的时候,不由想起当年的王幼铭地主。历史上太湖县是个易旱、易涝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当时农村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五天无雨小旱,十天无雨大旱,一月无雨无收,无雨受旱,雨大受淹。”图九:王家堂轩的窗户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多次在太湖地区作战,之后又是军阀混战的影响,太湖县周边乡镇受到极大影响。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东邻潜山、怀宁,南毗望江,西南接宿松,西北与湖北省的蕲春、英山接壤,北连岳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位置险要,物产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图十:王家堂轩的天井里的一块巨大的平石


    太湖县是兵家必争的古县,在明末清初,太湖人民就四次支持明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攻克县城。清末民初(1853年),太湖人民支援太平天国军队多次攻占了太湖县城。其中以太湖城西斗角山,当然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晋熙镇等地,曾涌现出像候补主事祝澄鉴、直隶州知州博勒霍布和知县张宝熔、典史官鲁纯信、把总赵鸿猷及宿松知县刘东书、英山知县祝昌奎等人物。历史上的这些争战,说明了太湖县地理位置的重要。图十一:王家堂轩的石台阶与百年香樟树


    1908年10月,清朝政府为对付革命党人和进步力量,调集南洋各镇新军于太湖举行会操。清军总司令冯国璋及陆军部右侍郎荫昌、两江总督端方等,纷纷来到太湖县;并邀各国驻华大使馆武官与军事要员到太湖参观军事演习。安徽巡抚朱家宝率新军三十一混成协、鄂省统制张彪、宁省总制徐绍桢等也率师来太湖参加会操。图十二:王家堂轩各方位图

(本篇完)

2017-11-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1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11-28 12:58 编辑

金盆刘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金盆刘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冶溪镇金盆村的刘家老屋。图一:远望司空山


    刘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冶溪镇金盆村。是一幢已经大部分倒塌的清朝古宅,应屋主人是刘氏,故称为刘家老屋,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图二:刘家老屋


    刘家老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房屋倚山司空山,坐北朝南,系一进三重两天井的院落,为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刘家老屋整个建筑保存不当,已经倒塌一大部分,现在是否完好,不得而知。未被列为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图三:高高的马头墙已经坍塌了


    刘家老屋占地面积约五百平方米,正面阔约二十米,通进深约十五米,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其中正房面阔均为五间,两侧厢房面阔二间,有房约二十间。图四:第三进老屋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味道


    刘家老屋进入大院的第一重房屋,面阔宽约二十米,进深约四米,门前有青石台阶,长约二米,宽约半米。抬头仰望门楣上画有葵纹。图五:精美的石刻柱础


    进入一进内,有一长约七、八米,宽约四米全部用青石板铺砌的天井院,便来到第二重房屋。第二重房屋现已不存,何时倒塌不详。另有完全倒塌后留有石门框遗址的。图六:刘家老屋局部


    再入内有进深约十米,宽七、八米的大厅,原屋已经倒塌,大厅被土夯实,大厅两侧各有厢房。下层是青砖砌的,高约一米八,上为层木结构,用木隔板分隔。现也已不存。图七:祖先牌位


    第三重房屋,为神堂。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平时基本不使用,系古宅的主体部分。整个刘家老屋第一重房子有马头墙,整个建筑为灰砖斗砌清水墙体。图八:毅力在原处的石门框


    刘家老屋曾经富丽堂皇,是研究清末建筑难得的实物资料。历时五年而告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典雅大方、布局合理,是一处集木雕、砖雕、石刻等精美艺术于一体的清代民居建筑组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一但刘家老屋全部坍塌,将推动一处研究历史文化的“活”档案。图九:刘家老屋旧址

(本篇完)

2017-11-2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12: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菖蒲王家大屋——卒子走遍安庆
菖蒲王家大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0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菖蒲村的王家大屋。图一:远望王家大屋


    菖蒲镇,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位于岳西县西南边陲,土地面积一百四十平方公里,辖十二个行政村,目前卒子已经到访十个村。今天卒子带大家看一看位于菖蒲镇菖蒲村,它属于大别山南坡中山区,平均海拔小于五百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菖蒲镇文物资源丰富,有商代古遗址两处(岳西县仅八处):即撞钟蟹形面和毛畈鼓形包,有影响的古寨址(岳西县共四寨)有白云寨,之前卒子已经介绍过,溪沸华佗庙,庙后古松粗4米,高15米,为大别山第一松。图二:王家大屋石门框与砖梢


    岳西县菖蒲镇菖蒲村的王家大屋坐落在一条马路的路基之下。经访问当地百姓,说法不一,有人说大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有人说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几年前,卒子到访此处时,王家大屋已经基本毁损,王家大屋是一处遗存很有特色的古民宅。图三:走近王家大屋


    岳西县的撞钟乡是潜阳王氏主要的发祥地。王氏四世祖王寿甫,曾任江西饶州通判。宋末大乱,寿甫公七个儿子,彦忠、彦良、彦明、彦让、彦志、彦章、彦和,自锡杖河迁撞钟河,在白云山筑大寨,设立四关,对抗流寇与元军。他们前后守寨十八年,开辟了白云山,以及山下撞钟河,溪沸河两岸无数田园。图四:王家大屋门楼


    到访过王家大屋的朋友,肯定会被这幢建筑所吸引,这栋大屋不同于别处古建筑,它是依山势而建,使用河滩的鹅卵石和碎石为毛石基础,在毛石基础上使用了土坯砖和青砖,大屋占地约二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百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大屋内厅、堂、室、廊布局错落有致,除厅堂、风道外,有房间十多间。图五:远望王家大屋封火墙


    王家大屋建筑曾经气派非凡,是一栋建于清朝中晚期的古宅。现仅存前屋门楼、一侧厢房等建筑物。正屋多间,外砖内木结构,通面阔约十多米,通进深约四、五米,均用穿斗结构,重檐硬山顶。图六:王家大屋毛石基础


    王家大屋门楼,采用了砖瓦结构,造型别致,与墙齐高,上层为砖雕斗拱,中层雕回龙等图案,下层是又宽又高的石门框,雕着精美图案。这些图案都寓意着“荣华富贵、吉祥如意”,整体可以用“细砖黑瓦马头墙,游廊挂落花格窗”来形容。图七:王家大屋门楼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已遭破坏,现存前屋门楼、一侧厢房等建筑。内屋穿斗结构建造,两屋建筑,重檐硬山顶。整座住宅古朴而又典雅,气派非凡,看后让人油然而生荡气回肠之感。图八:王家大屋


    据了解,王姓在菖蒲镇人口较多,王家大屋的门楼和二层小屋是大户人家特色,两旁门柱上角皆有石雕,门额上还有砖雕,正中雕的是古代故事,栩栩如生、甚是可爱。象征着王家大屋千秋万代。图九:王家大屋门楼


    王家大屋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这是一座外砖内木结构的小楼,两层楼、石板地、石台阶、石门槛、大屋坐西朝东,高墙飞檐,石板道地四整平方,毛石基础较有特色。图十:王家大屋双钱石门墩


    走进王家大屋,藏在山壑纵横的大别山一处山腰,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层层叠叠,好是气派。藏在深山里的王家大屋,希望有更多朋友参观学习。图十一:远望王家大屋

[size=0.83em]11.jpg (615.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3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2-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14: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铺韩花屋——卒子走遍安庆
黄铺韩花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的韩花屋。图一: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


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的一处古遗址韩花屋化石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化石点,才有了一个叫韩花屋的地方。原来安庆市潜山县早在六千多万年前是一块巨大的盆地,包括现在高耸入云的天柱山麓也是这块盆地的一角,这里气候温润,繁衍栖息着万物生灵,其中哺乳类与爬行类两大家族最最兴旺发达。图二: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韩花屋


经过了数千万年的繁衍,一些古生物随着地质变动或被填埋、或被腐蚀,也有被埋藏于地层的动物经长期沧海桑田的地质作用后,形成我们今天见到的天柱山众多化石点,以前卒子也曾介绍一点。就在这长条带红砂岩中保存着大量古生物化石,具有地点多、新属新种多特点,有"亚洲脊椎动物的宝地、哺乳动物的发源地"之美称。图三:韩花屋内部


后来专家李传夔在潜山痘姆乡杨小屋地层中发现了距今六百万年前东方晓鼠化石。经过多方研究考证,确认东方晓鼠是现今最接近啮齿类祖先的动物。自此以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多次前往皖西南天柱山麓考察,先后在十五个乡镇查明化石分布点五十多处,从类群上看,包含有食虫类、踝节类、钝脚类、南方有蹄类、食肉类、有鳞类等。图四:韩花屋二进堂厅


后来,考察队还在潜山县牌楼乡韩花屋、杨新屋两地发现了五只个体龟化石。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韩花屋的地方。古生物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叶祥奎于1979年将此龟标本确立为安徽龟属(新属)、潜山安徽龟(新种)的正型标本。龟化石的发现对天柱山麓潜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天柱山麓发现的化石分别经国内专家命名。图五:韩花屋门楼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于2013年4月组织一次潜山古新世古生物化石野外调查,选择黄铺——痘姆一带为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区,天柱山化石群,是沧海桑田的见证,是千万年积淀的时光记忆,它不仅掀起了天柱山隆升变迁的神秘面纱,而且还打开了人类窥视中国古老文明的又一扇窗口。图六:韩花屋的大青砖


黄铺镇黄铺村地处潜山县西南,与太湖县小池镇接壤,中心镇区距县城十公里,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安徽省特色乡镇、安庆市文明村镇。图七:韩花屋一进门厅


韩花屋又名韩家花屋,位于安徽省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是一座老屋,已经有了百年以上的历史,听几代老人们讲,老屋在明清之际出过秀才,晚清多地组织也到这里来过。韩花屋自古至今能人辈出。这里不知道蕴藏了多少传奇动人的故事,花屋已经经过重新修建,唯有后一进还保留着原来的式样。图八:韩花屋保留着清末民初的扇门


  韩姓,后宋国姓,是当今华夏姓氏排行第25位的大姓。韩姓是黄帝后裔,出自周王族支系的韩国王室,是晋国六卿之一。春秋末期,韩氏联合魏氏、赵氏在晋阳之战中战胜智氏,使韩氏得以瓜分晋国,跃居战国七雄之列。韩姓在全国分布极广,名人众多,如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汉代军事家韩信,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大宋名相韩琦,抗金名将韩世忠,开国上将韩先楚,大实业家韩永清,人民好支书韩振国等等。图九:韩花屋


“宋氏家族”严格的说是韩氏家族,国家副主席宋庆龄(本姓韩)就是忠献王韩琦的嫡系后裔。韩国被秦攻灭后,王室宗族后裔遍布各地,唯韩王信家族的子孙最盛,是韩姓历史发展的主枝。根据家谱记载,韩氏的第一个郡望是颖川郡,历代众多的韩姓显赫大家族,如宋代的相州韩氏,真定韩氏,辽代的幽州韩氏,玉田韩氏等等,追本塑源,皆出自颖川。图十:韩花屋大门


(本篇完)

2017-12-29

(本文为本年度最后一篇游记,因为工作太忙,在某些方面描述可能会有误差,请多多包涵)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5: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苦竹畈褚家老屋披屋——卒子走遍安庆
苦竹畈褚家老屋披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一个叫苦竹畈的褚家老屋披屋。图一:霍山苦竹畈


霍山与安庆,一衣带水、山水相连。安庆市岳西县建县之初,就由霍山划转几个乡镇给安庆,至今仍有公界山,一山两县之说。霍山境内,有很多地名如黑石渡、落儿岭,鹿吐石铺等,非常具有特色,与安庆一样,传说带有明显的人为色彩。图二:褚遂良


霍山县山青水绿、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走过一个叫磨子潭的乡镇,据说这里有“一峰、两河、一湖、一寨”五大旅游亮点,集白马尖之峻、龙井河之幽、广家河之险、仙女湖之美,四望寨之奇于一体,自然造化神工鬼斧,何似人间天上。图三:褚家老屋披屋


卒子前几年与驴友驾驶摩托车来到这里,霍山与安庆的岳西县、宿松县一样,两县或三县交界,气候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自古就是强人之地、匪患多出。骑车顺着公路一路驰骋,同行的驴友常常不答调独行其乐。他自称阅或雄奇壮伟、或泛舟湖上、或观山爬高、或溯水而上,赏奇松、怪石,阅山花、嫣然;游溪水、闻兰香,人在途中,仿佛置身于世外。这也许是骑着摩托车驴行的最高境界。这一路,卒子已经行走了二十余年,踏遍安庆周边山山水水间,阅人生无数风景。图四:褚家老屋拆除的青砖及构件


沿磨胡公路向上,我们骑过大别山第一峰白马尖,可惜未能登峰及顶,途阅古松蔽日,犹如原始生态,山上的特有植物杜鹃在这里连片成林,枝干虬劲、花大如碗,暗香浮动。骑车顺路登高四望,一览众山小,群峦起伏,而此峰独秀,难怪诗仙李白登此也惊叹“此山大别于他山也”。顺公路行走,一眼望穿数公里风景。在大别山一个小山坡间,卒子看到一处以苦竹命名的田畈,名曰苦竹畈。苦竹畈位于大别山北麓,是与安庆市岳西县山水相连的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山区小村。这里与安庆市岳西县山水相连,两地长期联姻、婚嫁,两县百姓来往频繁,这里有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图五:褚家老屋山墙仍保存着马头墙造型


苦竹,又名伞柄竹,为禾本科、大明竹属植物,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高三至五米,粗三至四厘米不等,直立,竿壁厚约六毫米,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后渐转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磨子潭镇有很多溪河,最后都流入磨子潭中。苦竹畈上,也有这样一条溪河,沿溪河而上,褚家老屋就做在坡间,褚与储相似,却差之千里。褚家老屋是披屋式结构,廊棚跨街,原有券拱门,石板路。现仍存披屋和一面山墙。图六:褚家老屋门楼


褚姓,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居民以地名为氏。褚姓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据《姓氏寻源》载,古代有一个叫褚的地方,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褚家老屋存已经被拆大半,仅留下一侧的披屋。披屋占地约二百平方米,砖木结构。图七:褚家老屋局部图


褚姓中,以褚遂良最为著名,在其死后唐德宗下诏,将他的画像绘于凌烟阁上,让他享有与唐初的开国功臣们同样的荣耀。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文学馆,充当国事顾问,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褚遂良以书法见长,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临死时,授予他托孤重任。然而,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最后客死他乡,过了一百年后,他的忠诚才得到认可。图八:褚家老屋局部


在褚姓中,卒子最佩服的当属褚时健,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褚橙创始人,先后经历两次成功的创业人生,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褚时健成功将红塔山打造成中国名牌香烟,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1999年1月9日,71岁的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2年,保外就医后,74岁的褚时健与妻子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2012年11月,85岁的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褚橙品质优良,常被销售一空。褚时健成为“中国橙王”。褚时健的精神,即便他卖的是卫生纸,那些经济大佬也会将他的卫生纸以高价买走,因为褚时健本身就是一个精神。图九:褚家老屋与溪河


有人历经风雨几十年,人生要有耐心。卒子认为,现在社会上太多年轻人都想找条直路走捷径。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不少年轻人有种浮躁的心态,想“一夜暴富”、“一夜当官”,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不能性子太急,目标定得过高,如果能够今年一步、明年一步,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正道。图十:清朝百姓面面观


给大家放这样二组照片,是清朝官靴,又叫厚底皂靴,是很厚的白底,黑色的靴子,平民不可以穿,只有官吏或官家子弟方可穿着。我国从建立封建国家创立了衣、冠、履各种服制,官员所穿的鞋履也逐渐固定鞋式,经过历朝历代加以演变,连同服饰一起共同构成了封建时代的服饰文化。图十一:清朝官靴


卒子今天介绍的这双官靴,靴筒子较长,用黑缎子做成,靴子底为二寸多厚,白色托底牛皮。这种靴子又称薄底靴子,薄底靴子又叫朝方。薄底快靴,靴底更薄,靴筒也较短,为的是在战斗的时候动作轻捷、灵便、便于跳跃翻打。想要了解更多安庆历史文化,请关注《卒子走遍安庆》!图十一:清朝官靴式样


(本篇完)

2018-01-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7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6: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乐坳上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永乐坳上老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4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原永乐村的坳上老屋。图一:岳西山区里的群山

    坳上老屋是一幢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极具历史内涵的老屋,是岳西县文物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这幢老宅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原永乐村内绿树成荫、风光秀美,其村名永乐寓意永远安乐之间,水口亭石柱上刻有古对联:“青山从北上畔新桥威威狮子坐南朝,绿水自东来绕二潭泛泛莲花向西去”。图二:坳上老屋大门局部
    河南村位于五河镇的东南边际,距县城四十多公里,东与田头乡接壤,西南与店前镇的原前河乡相邻,北邻五河镇双河村,二○○四年六月由原茅山乡的永乐村、河南村合并为河南村,总面积为二十二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有六分山、三分地、一分水之说。图三:坳上老屋“学彻玑衡”匾额
    永乐村境内有多处古民居,都保存完好且具有历史价值的就有今天卒子介绍的坳上老屋,现为县文物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卒子之前介绍建于道光元年距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的蒋氏宗祠,保存很好。图四:坳上老屋大门造型
    坳上老屋坐落在永乐村一处山坡之间,青砖黛瓦、大户人家,坳上老屋为典型的八字门,门头悬挂漆面“学彻玑衡”四个大字,一种历史厚重感瞬间溢上心头。图五:坳上老屋大门
    坳上老屋门前,有二对旗杆夹,上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为安庆地区刻字石旗杆唯一现存文物之一。当卒子推开半掩的大门,清逸的古宅厅堂里,河间鹅卵石板路,矩形天井,廊柱上、挑枋上的精美雕饰,仿佛诉说着更迭的岁月变迁。图六:坳上老屋嘉文公神位与厢房天井
    老屋前,有一块巨大的石块,据村里一位老者说,这是原老爷上马用的上马石,卒子仔细观察,此石的确为清朝上马石,上刻有“上马石”三字为近代所刻。村里老人谈起过去的往事,仍兴奋不已。这座古宅的主人之一,为清朝武官,官至总兵,至于何处总兵,却又无法具体记载。图七:坳上老屋堂厅
    据了解,这座古屋是清朝嘉靖年间做的,已经有一百七十年历史,它的结构是外八字大门,横向三个大厅。当年兄弟三人,其中一位当兵打仗立了功,受了伤,回乡之后才建起大宅的。村里老人说,古宅是祖上传下来的,占地约二千平方米,有七个天井,是永乐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图八:坳上老屋旗杆夹
    在岳西五河这样一个方圆几百里的大别山山区内,有坳上老屋这大的老宅,让安庆的文史多了一处古屋研究的内容,安庆历史上,文官建起的规模很大的古宅比比皆是,但武官建此如此大规模的古宅却很少。但绝的是,在过去同时代来说,老宅建起后算是比较先进的,防水、防火、防盗,很有特色。目前来说保存也很完整。图九:坳上老屋三进四拼图
    坳上村,坳上是明朝土墩的地方用语,皖鄂赣地区使用这个用语的较多,在此建起规模宏大、古朴中不失典雅的坳上古屋,显得格外抢眼。图十:坳上老屋匾额
    坳上老屋背依青山,尽管从外表看来,窗户很少,但那少而小的窗户却特别而精致,雕凿圆形镂空图案镶嵌于墙面上,既透光防盗,又不失为古屋添加了一份精美的装饰。屋内共有天井七口,井底和井壁也均以石板砌成。据说,这些石板轻则数百斤,重则上千斤,每口井的石板面积三十至四十平方米。图十一:坳上老屋上马石
    坳上老屋的古屋的门楣上,还有栩栩如生的木雕图案。大门之内,仍然还有多个门楣上,大门匾额上书“学彻玑衡”出自王之道《相山集》,虽久经岁月的腐蚀,图案略有剥落,但整体花样风格,依然清晰可见。图十二:坳上老屋局部图
    进入堂厅,高挂“高厚遗乡”四个大字的匾额,整个堂厅使用了大量的木雕,做工精巧,榫纹细密。古宅一进三重,木柱、壁板、椽桷上都涂了一层厚厚的油漆。整座古屋共有约三十间房,门户相对,构造一致,采光极好,冬暖夏凉。古屋四周墙基均由约条石砌成,平整而坚固,墙体所用的巨型青砖,火候老到,至今完好。图十三:坳上老屋“秉缜惟和”匾额
     在古代,宅第不仅是居住之所,也是权势地位的象征,气派的房屋彰显主人的地位。以武官发家屋主人,财力丰厚后便想要建一栋大房子。想必当年历时多年精心而建的古宅,是多么气派,如今,这座跨越三个世纪的古屋里,依然相对清静而安逸。图十四:坳上老屋四拼图
(本篇完)
2018-01-2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5-9-12 0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