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射蛟台下

[街头巷尾] 我说实话

  [复制链接]

1

收听

2

听众

127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9-10
精华
1
发表于 2022-11-3 13: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射蛟台下 发表于 2022-11-3 11:34
今后我们还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类似上文述及的诸多现实,虽然按格律诗词规则依林正词韵和平水韵读“斜xia”才 ...

古人们咬文嚼字,慢慢推敲炼的字,韵律的美,被子孙后代们改来改去,一定很无奈。还说孟子吧,他老人家如果知道几千后,人们争论他的文章,不是体会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敦敦告诫,而是把文的思想丢到一边,全民花着时间纠结在某一个点,估计他老人家会摇着头叹息着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4

听众

107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8-26
精华
6
发表于 2022-11-3 13: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砉 发表于 2022-11-2 21:28
人民教育出版社也不足为信,我上面就有举例证明!

我也记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句话,但不记得从哪儿获得这个印象的。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不能说我在中学读书的时候,课本上就是这样写的。因为我哪年在哪所中学读几年级,那时候的语文课本是哪种版本是可以查到的,如果一查不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咋办?我的意思是:无论持何种观点,在论证的时候,把问题搞清比把对方驳倒更重要。因此,任何语言策略都是不必要的。记得就记得,记不得承认记不得,没有证据的话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我觉得,“是人”、“斯人” 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争论基本上没有多大意思,确实是浪费时间,正如射蛟台下老先生所言 ”莫如用心力于科学,于国家振兴更好“ 。事情明摆着在那儿: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一书,其中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这句话被其它古籍及现代出版物多次引用,最后这句话有 “是人” 也有 “斯人”  ,两个字的意思也差不多,有什么可奇怪的。人们在对这句话的印象是受到不同出版物的影响,既不是集体失忆,也不是刻意说谎。晓得这么回事就完了。今后使用这句话的时候,悉听尊便,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有人有兴趣论证,证明到底谁在说谎,窃以为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3 14:0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论这玩意,和孔乙己回子有四种写法有什么区别?虽然一百多年了,孔乙己们还活着,活着很坚强。多读读鲁迅的文章,的确能开启民智,启迪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269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7-1-16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4 10:1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射蛟台下 发表于 2022-11-03 10:55
过誉了,实在不敢承受!多谢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66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10-4-14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4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丰雨 发表于 2022-11-3 13:36
我也记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句话,但不记得从哪儿获得这个印象的。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不能说我 ...

不想多说,你的意思就是斯人是真的有,你也有印象!但是,你不接受我说是初中语文课上学的,你接受我是学校以外见到的!我想说的是,我就是在语文课上学的,老师要求背诵的!前面有很多人都说是学校学的,还有一位语文老师也说当时课本上就是斯人!


不想和你争论了,没意思!


还有你的用词,我当然没有当时的课本,但就不足为信吗?不足为信,百度一下:不足信是汉语词语,指不值得信任。你的意思是我们这些靠记忆但拿不出当时的课本证明的人,都不值得信任吗?你在生活中时时事事都要拿出证明吗?我不知道你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就算我没有当时的课本,我说凭我的记忆,严谨的来说,说服力是不够,但不是一点没有说服力啊,尤其是有那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的时候!


另外,我也发出有关斯人的教材,即使是现在的;也举例说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存在一个版本中间修改的实例,这都是提供旁证啊!


理论上说,即使我拿不出当时的课本,综合现在多方面的信息,你也不能说当时根本上就没有出现过斯人的版本!


最后,我也不想证明了!因为,真正真理只能无限接近,却永远都无法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226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6-29
精华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0:5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射蛟台下 于 2022-11-4 10:57 编辑
博砉 发表于 2022-11-3 20:37
不想多说,你的意思就是斯人是真的有,你也有印象!但是,你不接受我说是初中语文课上学的,你接受我是学 ...

我感觉您对丰雨先生的语意似乎有些误解。
我总觉得对“斯”、“是”不必有如此过激的争论,毕竟这两字,并无歧义,毕竟千年以来,出现两种版本完全可能,毕竟我们的知识面都有局限,不能以一己之见断然否定并攻击对方。我算是专业知识清零的理工男,纵然年少时酷爱文艺的我,也觉得太过计较这些不是我们这些人份内的事。
就像格律诗的问题,因为外族入侵,中原汉人的大量南迁,中原语音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入声在中原以北,已经完全消失,只在我们沿江而南才有保存。所以现代人做诗,免不了就采用普通话的发音来押韵。不过,我还是觉得你做现代诗,怎么用韵,随你所便,但是,如果,你若要冠以七律五绝或某个词牌,那在当下,你还是按旧法行事。就像赵忠祥早年发表一首七律,根本就没有掌握平仄对仗和韵脚而只是七字八句,被时人一番嘲笑,也不算冤枉。至于时易时移,将来按普通话四声发音修订的韵部出现以后,你按此作诗,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切就是这么演变过来的,时代还要演变下去。我们且平心静气地面对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226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6-29
精华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1:0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砉 发表于 2022-11-2 20:30
我就是读书的时候背的,就是斯人!那时候别说电视,就是小说也没见过几本。即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如何?最 ...

其实我的清晰记忆和您是一样的。
有网友引证,年长于我们且学养深厚的温总理在512汶川地震时的题词也是用的“斯人”,我想温总理应该不是受电视剧、小人书等非专业学术性读物的影响吧!
看来“斯人”的影响面还不小,我手头拿不出证据,也只有记忆,只有这属于集体性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4

听众

107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8-26
精华
6
发表于 2022-11-4 1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砉 发表于 2022-11-4 10:42
不想多说,你的意思就是斯人是真的有,你也有印象!但是,你不接受我说是初中语文课上学的,你接受我是学 ...

我说的 “不足为信” 并不是百度百科上有关词条所解释的 “不值得信任” 的意思,因为你拿不出在课本上见过且被老师要求背的依据,这就有可能是记错了。但是,我不会完全否定你讲的话可能是真实的,只是暂时还不绝对相信而已。“相信”  与 “信任” 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相信” 是针对某件事真伪的判断,而 “信任” 则是对他人品格的一种肯定。百度百科上的条文只是愿意写的人写的,只能供参考哦。关于 “是人” 、“斯人” 我也不想多说。但我对你还不了解,没有理由不信任你啊。记忆力属于生理范畴,与人品没有关系。某人即便记错了某件事,也不能断定他人品不好,是不是这个理?在此解释一下,也是对阁下自尊心的安抚。事情多,不再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4

听众

107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8-26
精华
6
发表于 2022-11-4 13: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句话,而且印象颇深刻。但我确实不记得这句话是从课本上看到的还是从其它出版物上看到的。如果硬要我说是从课本上看到的,我做不到。顺便说一下,我1948年出生,比射蛟台下老先生小两岁,中学阶段属于老三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4

听众

107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8-26
精华
6
发表于 2022-11-4 14: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砉先生指责我用词冒犯:
“还有你的用词,我当然没有当时的课本,但就不足为信吗?不足为信,百度一下:不足信是汉语词语,指不值得信任。你的意思是我们这些靠记忆但拿不出当时的课本证明的人,都不值得信任吗?你在生活中时时事事都要拿出证明吗?我不知道你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好笑的是,我竟稀里糊涂地承认我说了“不足为信”这句话,还做一番解释说不是不值得信任的意思。仔细一看我的跟帖,既没有说 “不足为信” ,也没说 “不足信” ,只是说了 “没有证据的话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 这句话。
即便我说了 “不足为信” 这句话,百度上搜索到的和我的解释也是完全相符的。附百度截图如下:

166754270889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98

帖子

论坛用户

注册时间
2021-7-20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5 01:39: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无等等”:事实摆在那里又如何,不见得有人信,对错得失,不过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5 12: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是只是人们用来进行思想和信息交流的工具,既然是工具,文字本身就不应当有思想,也不应当成为人们争论的对象,我们争论的应当是我们交流的思想,而不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本身,否则就不是好工具。
中国文字是地球上流传最久的文字,是文字中的活化石。既然是活化石,所以是最难学的,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都涵盖了文字教学。中国文字难学,所以在中国将会识字的就称为文化人。而在国外大多数国家是拼音文字,会说就会写,所以在识文断字方面教育投入的精力非常少,所以他们的文化人是指有学问的人。
因汉字的难学,中国古代识字的人非常少,只有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这批人大多数是士大夫阶层,文字本身就难学了,这批人将汉文搞的奥中有奥,增加神秘感,让普通老百姓听而敬畏,增添奴役性。我们批评现代人说一套做一套,其实古代人有三套,说一套做一套还写一套。就是说古人平时说话表达和写文章表达不一样,这种现象直到白话文运动后才解决。
文字既然是交流的工具,我们将文章的意思交流明白就行了,管它是“是”还是“斯”,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文章的思想,而不是文字的本身。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6 11: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

比较,是最好的事情。当没有知道拼音字之前,就不会想到象形字的难;当没有看见拉丁化的新文字之前,就很难明确的断定以前的注音字母和罗马字拼法,也还是麻烦的,不合实用,也没有前途的文字。

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劳苦大众没有学习和学会的可能,就是有钱有势的特权阶级,费时一二十年,终于学不会的也多得很。最近,宣传古文的好处的教授,竟将古文的句子也点错了, 就是一个证据——他自己也没有懂。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所以,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先前也曾有过学者, 想出拼音字来,要大家容易学,也就是更容易教训,并且延长他们服役的生命,但那些字都还很繁琐,因为学者总忘不了官话,四声,以及这是学者创造出来的字,必需有学者的气息。这回的新文字却简易得远了,又是根据于实生活的,容易学,有用,可以用这对大家说话,听大家的话,明白道理,学得技艺,这才是劳苦大众自己的东西,首先的唯一的活路。

现在正在中国试验的新文字,给南方人读起来,是不能全懂的。现在的中国,本来还不是一种语言所能统一,所以必须另照各地方的言语来拼,待将来再图沟通。反对拉丁化文字的人,往往将这当作一个大缺点,以为反而使中国的文字不统一了,但他却抹杀了方块汉字本为大多数中国人所不识,有些知识阶级也并不真识的事实。

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现在连并非新文字,而只是更接近口语的“大众语”,也在受着苛酷的压迫和摧残。中国的劳苦大众虽然并不识字,但特权阶级却还嫌他们太聪明了,正竭力的弄麻木他们的思索机关呢,例如用飞机掷下炸弹去,用机关枪送过子弹去,用刀斧将他们的颈子砍断,就都是的。

十二月九日。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445

帖子

论坛用户

注册时间
2018-10-16
精华
1
发表于 2022-11-8 1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眼熟。

QQ图片202211081339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1

听众

5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1-10-6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13 03:1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书时,书上没有出现过这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39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9-1
精华
2
QQ
发表于 2022-11-14 12:3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零后七零后的人中学时代都没学过这句话。至少不是在自己的课本上学到的。因为那时候的课本上多是老三篇之类的东西。孔孟是牛鬼蛇神之属。至于“斯人”“是人”的争论纯粹是为了搏流量,毫无意义或意义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97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5-3-8
精华
0
发表于 2022-11-14 12:5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浪滔天 发表于 2022-11-14 12:35
六零后七零后的人中学时代都没学过这句话。至少不是在自己的课本上学到的。因为那时候的课本上多是老三篇之 ...

谁说意义不大?绝大多数课本是“是人”,但更多的人在离开学校后,却被各种媒体洗脑洗成了“斯人”还自己糊里糊涂。
媒体不能掌握在私人资本家手里,他们能把黑的洗成白。
现在已经开始纠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5-9-15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