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垂柳 发表于 2020-9-23 11:15:24

肉很好吃,人肉馒头有点怵,江老掌柜最近有点漂了。

江边垂柳 发表于 2020-9-23 11:21:25

江边垂柳 发表于 2020-09-23 11:15
肉很好吃,人肉馒头有点怵,江老掌柜最近有点漂了。

,木查,能打出来,但发不出去。

三秋树江启荣 发表于 2020-9-23 11:44:39

本帖最后由 三秋树江启荣 于 2020-9-23 14:49 编辑

江边垂柳 发表于 2020-9-23 11:15
肉很好吃,人肉馒头有点怵,江老掌柜最近有点漂了。
这同我写安庆有个“杀儿坡”一样,也让人发怵。
但它存在!不能因让人发怵,
就不承认它!
清明节吃它是事实,为什么?
别人也可讲,
这现象的其它含意!

讲不出别的含意,
一味瞎说,
有意思嘛!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3 12:58:57

咬着JB往扎刺窠里拖,老母鸡腿子都换不下来。

三秋树江启荣 发表于 2020-9-23 14:44:27

本帖最后由 三秋树江启荣 于 2020-9-23 14:56 编辑

像这样令人发怵民俗多着呢!
三月三吃粑,粑是粑鬼魂的。
五月五吃粽子,粽子是丢给水鬼吃的。
死尸边上的“倒头饭”里面的鸡蛋,给最金贵伢子吃的。
棺材上吊死尸的“分金线”(红头绳),以后是给宝宝做“套狗索”(颈圈)的。
还有……这就是民俗!是个要人挖掘内含,
这样才有意义。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3 14:53:42

三秋树江启荣 发表于 2020-9-23 14:44
像这样令人发怵民俗多着呢!
三月三吃粑,粑是粑鬼魂的。
五月五吃粽子,粽子是丢给水鬼吃的。


你举再多的例子,都不能作为你的论据。因为这些民俗是确实存在的,不管它是不是荒诞,是不是令人发怵。而把清明节的馒头比作坟头,把馍包肉比做先人的遗骸,唯独你一人。是不是吃起来还嘎嘣响?

三秋树江启荣 发表于 2020-9-23 15:00:45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3 14:53
你举再多的例子,都不能作为你的论据。因为这些民俗是确实存在的,不管它是不是荒诞,是不是令人发怵。而 ...

请问:这种民俗吃法,
有什么意思?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3 15:13:46

三秋树江启荣 发表于 2020-9-23 15:00
请问:这种民俗吃法,
有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也不会杜撰一个意思。
我就知道‘作兴’。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3 15:57:37

不是所有的节令吃食都要有一个说法。比如五月节吃绿豆糕,为什么?

胡宜虎 发表于 2020-9-23 16:33:25

我也觉得清明节安庆吃米粉肉只是一个风俗,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传说和联想,就像安庆端午节别的地方要吃粽子,安庆这地方要吃绿豆糕一样。为什么有这个风俗,我个人看法是清明祭祖也是一个家族聚会的日子,出门在外的族人大多都回到故乡,过去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清苦,只有家族聚会或过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鱼大肉。而米粉肉是安庆特色菜肴,馒头也便于携带,清明节族人聚会在一起上山,除了祭祖以外 ,吃一下平时很难吃到的安庆特色的馒头包米粉肉也就成了一个风俗了。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3 16:37:42

胡宜虎 发表于 2020-9-23 16:33
我也觉得清明节安庆吃米粉肉只是一个风俗,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传说和联想,就像安庆端午节别的地方要吃粽子, ...

令人信服。

丰雨 发表于 2020-9-24 13:28:54

蒸鮓肉的陶制容器叫瓦锅是非常恰当的,叫瓦碗就错了。为什么?瓦锅是蒸鮓肉的炊具,不是用来吃饭的餐具。锅碗不分大小,以功能区分。陕西人用脸盆大的碗吃面,因为是餐具,那盆子也叫碗。特殊情况下,用锅吃饭也是可以的,下放那会儿,我所在的生产队来了五位同学,为了招待他们,我买了三斤猪肉烧了小半锅,从隔壁老乡借了半葫芦瓢米饭倒在红烧肉里,大伙围着铁锅喝酒吃肉,快活得很!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4 14:21:54

那种瓦锅,有多种规格,有大有小,蒸鲊肉的是最小的一种。很难把它归到‘炊具’或是‘餐具’,因为它可以蒸肉,也可以盛菜,当然也可以当碗用来吃饭。还要和老年人确认一下,这种瓦锅,早年安庆方言里是不是叫‘洋锅’?

丰雨 发表于 2020-9-24 14:48:38

本帖最后由 丰雨 于 2020-9-24 15:03 编辑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4 14:21
那种瓦锅,有多种规格,有大有小,蒸鲊肉的是最小的一种。很难把它归到‘炊具’或是‘餐具’,因为它可以蒸 ...
瓦锅无论规格,本质上是炊具,但用来吃饭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叫代用。中国普通老百姓,讲究不了许多。其实餐具也是可以盛菜上桌的,比如火锅。洋锅,这叫法听说过。记得母亲在院子杀鸡,叫我拿个洋锅来(接鸡血)。所谓洋锅,应该属于炊具,不是用来吃饭的。锅前面加个洋字,说明最初来源国外,可能多半来源于东洋日本,即便后来中国能制造了,习惯叫法还是加个洋字,比如洋瓷碗、洋画、洋箱、洋铁、洋钉……说明那时候中国工业是多么落后啊!

雨声依旧 发表于 2020-9-24 17:37:57

记得那时单位食堂蒸飵肉的小瓦盆都是一样的,不大,里面底部上凸,飵肉一片片放上去,大焖子里一次可以蒸百余碗,这样的一盆飵肉看起来很多,实际上也就10片左右,在80年代中期,这种飵肉是五毛一碗吧,但味道很地道。那时我在安庆市电机厂 。

江边垂柳 发表于 2020-9-25 10:01:15

中国的高尔基安庆的高玉宝,对、全对;在下不敢呲牙。http://app.aqlife.com/public/emotion/face_016.png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5 10:11:23

江边垂柳 发表于 2020-9-25 10:01
中国的高尔基安庆的高玉宝,对、全对;在下不敢呲牙。

阮老这反应弧真长。您修养好,‘打矮桩’。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9-25 10:29:29

言犹未尽,不吐不快。 探究老民俗,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本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于没有定论的说法,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 但是,一,不能恶搞,不能杜撰令人作呕的内容;二,既然是个人看法,就应该冠以‘我认为’、‘可能是’等修饰、限制的前缀,而不能武断地说是‘安庆为什么……’,‘这就是安庆……的原因’,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代表安庆!

江边垂柳 发表于 2020-9-26 08:19:52

旗杆街 发表于 2020-09-25 10:11
阮老这反应弧真长。您修养好,‘打矮桩’。

哈,我本是"矮″人呐。

cao119911 发表于 2020-10-5 16:00:17

我的最爱,好吃。

hdm1016 发表于 2020-10-6 16:53:5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位兄台令人佩服!也让我们在浏览的过程中长了见识学到了不少知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蒋大顺楂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