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盘点那些著名诗人们
昨夜下雨了。夜里醒来,总是想到那些人有思想的诗人们。
然后又睡去了,现在又醒来。醒来有点饿,不知道吃啥好。
在准备吃饭的期间,打算用几分钟时间来总结一下古代那些诗人们。
诗人李白:算是毫无争议的了。确实有才华。可是固然有才华,可是确实也不靠谱。写那些马屁文字,哪怕是今天看了也觉得不可思议。非要那么恶心吗?太不要脸。
诗人杜甫:诗歌写的极为工整,有时候也很感人。可惜了。
诗人李商隐:脑子一根筋。可笑。不过那些爱情诗倒是写得感人。
有一个不怎么著名的诗人叫李端,不过当年挺著名。只是在他的那个年代。
差点忘了说诗人白居易:正如古代人评论的一样,诗歌很多好的很少。
现在不得不提的是:唐代几个女诗人,也是很有才华的。可惜人才埋没了。
接下来是宋代的诗人们,乏善可呈。
再往后说,不得不说一下清朝的一些诗人们了。
整个有清一代,还真的别说,群星灿烂。
再说一遍:读到李白那些恶心文字的时候,受不了。好像不管什么年代,再伟大的人物,都喜欢马屁精 不知道楼主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鼎盛时期,物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俗话说,饱暖思婬欲。人们吃饱了穿暖了就必须弄点事出来玩玩。唐朝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子游戏,最大的娱乐也不过是吃喝嫖赌吧,稍微文艺一点的娱乐就是作诗和传唱了。
其实诗歌在古代也是来唱的,如同现在流行歌曲一样。唐朝发展到顶峰时期,物质极大地丰富,整个社会饱暖思文艺,流行歌曲就在世上流行开来。在唐朝做官也是要走科举之路,但李白太有才了,流行歌曲唱的好,粉丝极多。皇帝也是俗人啊,也喜欢流行歌曲,也是李白的粉丝。那个时候,李白名满天下,李白说自己是天才,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们都纷纷去赶那些个科考,我李白就不去参加你们那些个的科考,我要等到天子皇帝请我去,我才去呢。李白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果然唐玄宗就请他到了长安,不但请他到了长安,根据历史上记载,说“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让他做翰林院的待昭,天子对他的宠誉,不可谓不深了。其实这在古代这很正常,到了宋代宋徽宗时期,皇帝喜欢踢足球,而纨绔子弟高俅就会玩足球,皇帝赵佶是他的粉丝,就将高俅招进宫里当了宰相。古代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他给你一个什么官你就当什么官。
唐玄宗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可是李白就不识抬举,还没多久就要求乞归。乞就是乞丐的乞,就是他请求说归,我要回去了,我不在你这里做官了。归就是说我要离开朝廷的,我要归隐,走了,不干了,就像鲁迅在教育部门口倚着一个大木牌,上书“不干了”。皇帝对他这么好,他干嘛要乞归呢,话说一天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花,触景生情,说有这么美丽的妃子,有这么美丽的牡丹,我们不能够唱那世俗的俗曲,把那个大天才李白,他不在翰林那儿待昭了吗?去,把他叫来,给我们唱几首新鲜曲儿。所以把李白找来了,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乐》三首就是在这时候写的,从这段经历还真像郭沫若。但是李白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他认为巴结皇帝也是一种屈辱,所以人家李白就不干了。为什么流传说李白要让当时最得宠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要让那最受宠爱的杨贵妃,给他捧砚台,就因为他内心有所不甘,所以人家就乞归了。如果皇帝真想留他,以为他是人才,就不要准他辞职嘛,皇帝就准了,就让他辞职了。一方面准了他辞职,可是优诏,皇帝下的准许的诏命,就给了很多的优待,给他很丰富的赏赐。对李白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无欲则刚。
但是杜甫不一样,杜甫是个正儿八经的文人,文人就是想通过科举考试,而出来做官,而做官的理想是儒家的理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你的志向是要治国平天下。所以杜甫说我的理想是什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说如果皇帝用我,我要使我的皇帝成为尧舜之君,我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生活,这是古代真正的读书人的崇高的伟大的理想。李白乞归优诏许,是杜甫碰到李白的时候。李白当时已经名满天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人家拂袖而归,皇帝赏赐了重金,这个时候遇到杜甫,已经是天宝三年。杜甫比李白年轻11岁,当时还是默默无闻,而且参加了一次考试,还没有考上,人家李白是不考试,皇帝把我请了,请了我当官我还不干,杜甫连考都没有考上,所以十八年后杜甫写信给李白回忆这段经历说 “乞归忧诏许,遇我宿心亲”,杜甫意思是说李白你已经是乞归优诏许,可是遇我还夙心亲,你跟我一遇见我们两个人觉得夙心亲,觉得上辈子我们的心就在一起的,其实也是对自己当官仕途的叹息。第一次见面,李白就劝杜甫,杜老弟你诗也写的不错,这是一个诗歌的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你还是跟我一起云游天下吧,当什么鸟官。但是杜甫一心是要当官,志向是不同的,两人虽然是惺惺相惜,最终还是洒泪而别。
李白其实就是相当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明星,有钱花,粉丝多,好喝酒,爱交友,喜旅游。要说拍马屁,李白够不上吧。
诗歌和唱歌一样,是歌唱者的情绪表达。我们常说,这个世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 ,你的心怎么样,生活便怎样。你忧郁,生活便忧郁;你光明,生活便不阴暗;你开朗,生活便阳光;你宽容,生活便宽广。
李白比杜甫只大11岁,两人其实基本上都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为什么两者的诗在风格上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从古至今,诗歌都是作者情绪的表达。
李白就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周游全国,对官场无欲无求,也没有高考之压力,所以李白的诗是清新而浪漫,光明而热烈,潇洒而飘逸,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杜甫是一门心思想当官,当然仕途一直是不顺利的,多次参加高考每次高考都失利,心理是郁闷的,情绪是压抑的,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痛苦的生活。牢骚太盛肠易断,杜甫必须要将心中的郁闷和牢骚排遣出来,所以他的诗中描写社会阴暗面比较多,诗歌的风格特点是沉郁顿挫。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写出的诗都是表达对底层人们的深刻同情,揭露了社会的腐朽与阴暗,从中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诗歌是情绪的表达,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达。
胡宜虎 发表于 2023-11-16 17:38
诗歌和唱歌一样,是歌唱者的情绪表达。我们常说,这个世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 ,你的心怎么 ...
胡老哥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一条一条的说一下。
关于诗歌和唱歌。
如前所述,唐代社会空前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用不着一门心思来勾心斗角溜须拍马,用不着说那些什么没有唐明皇就没有大唐、什么我爱长安太阳城的马屁话。关键是领导阶层有健康的情趣爱好,上有所好下必甚也,所以音乐文艺等有非常繁荣的发展。
在唐代,乐器是非常普及的,而且种类也非常多。
今天全国老百姓有多大比例听乐器会乐器?在唐代的比例就非常高!浔阳江道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随便的一个送别,都可能会不经意的听到音乐声。
唱歌和诗歌又有什么关系呢。并非必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什么诗歌。反过来说,如果每次的音乐会都配有诗歌,那么历史文献上必然会留下大量的记载:某年某月举行了什么音乐会,某某领导亲临现场,某某发表热情献辞。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能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吧。音乐本来就可以非常抒情的。
有一点想说明的:虽然古代和现代都喜欢唱歌,但是唱歌的内容与档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文雅人有文雅人的爱好,流氓有流氓的爱好。有唐一代,不要说文化人,就是老百姓的精神层次也很高的。或者说,就算是我们生活的这些年代,今天的这些所谓流行歌曲跟30年前的流行歌曲相比,也是高下立判的。
也或者说,今天的出版物比30年前的出版物,体量上不知道翻了很多倍,可是,又有几行值得看的文字?
千年过去了,我还是愿意翻翻家中的唐诗。
胡宜虎 发表于 2023-11-16 12:42
不知道楼主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鼎盛时期,物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俗话 ...
我也支持您的大多数观点。歌以咏怀,是内心情绪的表达。唐诗大多数是用来唱的,属于当时的文人雅士很高雅的娱乐方式,宋词是从下里巴人中传唱起来的,与阳春白雪唐诗开始流传的圈子应该是不一样的。就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所以被广泛流传,是因为送别的情境吧。李白和杜甫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诗风迥异。李白傲然于国泰民安的盛唐,而杜甫更多的经历“安史之乱”的水深火热。再加上他们性格的不同,李白是才华横溢的仙人,不受羁绊,潇洒浪漫,活出自己,估计在如今的生活中也会属于一个完全自我,不负责任,但又才气满满的人吧。但杜甫就是个小心谨慎忧国忧民责任感很强的人。 关于唐玄宗是个俗人。
这个说法是极不严谨的。
古代帝王的产生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是经过重重选拔的。唐朝是中国诗歌最繁荣的年代,一般的贩夫走卒都能够诗歌,更何况受到过严格培训的皇帝们。在古代,有很多皇帝是狂热的诗歌爱好者。唐朝的皇帝们就更加不用说了。
李白当时候名满天下,皇帝自然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李白刚到首都的那一段时间,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不得不遗憾的说,李白的性格没能经受过时间的考验,受到很多人的厌恶。总体来说就是轻狂甚至于轻薄。最后终于皇帝也受不了了。
随着时间的进推移,才子李白的缺点也进一步的暴露出来。从而从反面证明与皇帝关系没处好是他自己的原因。
写回复,字数稍微多一点就要等待了。上面的回复就等了一天多 哦还有2月,土时代结束了,10年极致的土时代,见面先问你有几套房子!风时代来了,我们可以念念诗歌,唱唱歌!可以周游世界!可以干很多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