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还有个长生巷?
听说安庆还有个长生巷,有没有人知道在哪?地图上查不到 玉面小飞猪 发表于 2023-4-27 09:33
地图上查不到
好像记得有这个地名 但是我也没查到 最近的长生巷在桐城
灵书妙探 发表于 2023-4-27 09:41
好像记得有这个地名 但是我也没查到 最近的长生巷在桐城
不是桐城
玉面小飞猪 发表于 2023-4-27 09:42
不是桐城
找到了 在迎江寺海关西边的巷子里
玉面小飞猪 发表于 2023-4-27 09:42
不是桐城
我是觉得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就在我家门口 有次从里面钻出来瞟过一眼路牌
灵书妙探 发表于 2023-4-27 09:47
找到了 在迎江寺海关西边的巷子里
那是什么地方,有没有地图?
灵书妙探 发表于 2023-4-27 09:48
我是觉得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就在我家门口 有次从里面钻出来瞟过一眼路牌
是个什么神奇的地方,改天去看看
玉面小飞猪 发表于 2023-4-27 09:52
是个什么神奇的地方,改天去看看
没啥神奇的 窄窄的小巷子 从杨家山穿到沿江路
灵书妙探 发表于 2023-4-27 09:56
没啥神奇的 窄窄的小巷子 从杨家山穿到沿江路
能有多窄
玉面小飞猪 发表于 2023-4-27 10:01
能有多窄
2个电动车吧
灵书妙探 发表于 2023-4-27 09:47
找到了 在迎江寺海关西边的巷子里
海关西边还是东边啊,印象中海关西边没有巷子啊,直接到宜城路了,东边倒是有个小巷,进小区,穿杨家山菜市场,出去到人民路
fqjj 发表于 2023-4-27 10:22
海关西边还是东边啊,印象中海关西边没有巷子啊,直接到宜城路了,东边倒是有个小巷,进小区,穿杨家山菜 ...
你说的东边的巷子是朱家坡吧 这边我经常走 长生巷就上次疫情封路的时候走过一次 平时不从那边绕
我常走的是三孔桥巷,只是没关注过名字,你说的朱家坡是不是三孔桥东边的那个?地图上没名字,但我有点印象,读小学时经常走那个小路。印象中几十年前,墨幼还是沿江路小学时,海关和现在的墨幼之间还有条小路,里面有住户,我同学就住在那边,现在地图上看不到了,不知道是没标注还是已经改了。但海关西边真没影响,现在地图上也看不到了
本帖最后由 随风而至 于 2023-4-27 11:03 编辑
长生巷(今海关东侧巷道),早年此巷内有一长寿道人,当地人称他为“韩湘子”。 以前朱家坡两侧有这些小巷。 本帖最后由 随风而至 于 2023-4-27 11:13 编辑
后期统称‘朱家坡’,早年是好几段街名。出枞阳门是卸甲坡,然后是东岳庙街,朱家坡,三孔桥,东街口,老炮营…… 一位老安庆笔下的‘韩湘子’: 说到东门外,不能不说东岳庙西侧长生巷的传奇道人,人称“韩湘子”。此人我见过,印象颇深:他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瘦脸,留有胡子,肤色黝黑。一年四季头戴无顶有沿的草帽,露出乱蓬蓬的发髻,那是他的长发盘起所致。他夏穿着蓝长衫,冬着蓝长袍,颜色旧着发白。常年挎着竹篮子卖香烟,香烟下面有他的专利产品——他自己画的符,据说可以治病,大概是心理暗示而已。他在家,白天盘手盘脚打坐,夜里睡觉亦如此,直到死去。他住在长生巷内,与我小学同学周松林家为邻居,直到今天,67岁的老周(市彩印厂退休)回忆起他,仍然一脸神秘的感觉。“有一回我吃弯丫鱼卡在喉咙,一周不能进食,是他设法救了我的命。如今每当清明节,我给他上香祭拜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救命之恩当没齿难忘啊!这位道人孑身一人,生活相当清贫,他到底姓甚名谁,他的身世,无人说上来,你说神秘不神秘?他住的那间小屋黑乎洞洞的,仿佛是一处时光隧道,他就是穿越历史的古人,从那里面走出来,他的服饰、扮相、神情和周围的人们多少有些异样,显得另类。当时我少不更事害怕,没胆量与之交流。 安庆的大街小巷还是挺有卖点的,就缺个掌舵的来好好开发下 关于老安庆东门外长生巷,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对它发生兴趣?长生巷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我在长生巷住了三十多年,被人们称为韩仙子的老人就住在我家隔壁的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他终生未娶,真实姓名不知道,靠在迎江寺一带走售香烟为生。他可能信奉佛教,条台上供着一尊观音菩萨立像,立像前面的小香炉燃着一柱香,终日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没见他念经,也几乎不理发不洗澡,但看起来还比较干净,白白净净的,身上没有散发难闻的气味。夏天的时候,我见他用一个小小的洗脸盆擦洗身子。下面这片拙文曾发布在本人的新浪博客上。粘贴如下,其中有一些生活在长生巷的回忆:
《一幅老照片的回忆》
这幅照片和许多安庆老照片一起,张挂在市客运中心售票窗口对面的墙壁上,这是老安庆城外东岳庙的碧霞宫戏楼,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次意外爆炸。当这幅照片映入眼帘的时候,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眼光从左至右,又从上至下,仔仔细细地巡视着建筑物的每一个角落和楼顶每一片苍瓦!那两侧白墙上的花窗、那二楼戏台的木围栏、还有楼下那长满青苔的沟沿,完完全全就是记忆中的模样!
与普通观众不同,从这幅模糊的照片中,我能够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许多东西:我的眼光可以穿透墙壁,瞧见大门外两侧被磨得光滑的汉白玉石鼓,从楼上耀眼的圆窗能眺望长江流水,瞧见担着青菜和鱼虾的小贩子在麻石条路面往朱家坡方向走去……
东岳庙的位置就在现今迎江路小学位置,从前那儿并不是小学校,只是一座道教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在东岳庙与现安庆海关大楼之间有一条古老的巷子叫长生巷,长约二百米,最窄处一米不到,最宽的地方也不超过三米,弯弯曲曲跟迷宫似的。我就是在这条巷子里出生的。那时父亲做生意很赚钱,据说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天可以赚一两黄金,不过是十六两制计量单位,半斤八两,一 两大约 30 克多点,如果按照现时的金价,一天赚的钱差不多将近一万五千元吧,对于父亲的这种说法,我怀疑多少带点吹嘘成份,咱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个毛病,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说的 “我们先前 —— 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其实,做生意时赔时赚,有时赚的多有时赚的少,哪能每天赚一两黄金呢!不过,赚了一些钱也是真的,否则我们家八个弟兄姊妹怎么都养活了呢?话说就在我满月那天,父亲在巷子里办了 24 桌酒席大宴亲朋,同时煮了一百多斤糯米饭,挨家挨户散发,还租借东岳庙碧霞宫戏楼,请来白泽湖的戏班子唱了三天戏。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安庆政府的教育部门苦于没有资金建设学校,遂将安庆市不少寺庙改建为小学,东岳庙小学即其中之一,后命名为迎江路小学。东岳庙自从改成学校后,前面入口处的碧霞宫成了一座废弃的空阁楼,住在附近的学龄前儿童喜欢楼上楼下乱跑,踩得楼板咚咚响。夏天宽敞的碧霞宫里凉风习习,戏楼成了孩子们纵情的乐园。记得碧霞宫左侧有一个消防队,里面有一辆人力消防车,墙壁上挂着一排斧头和黄铜鸡冠状头盔。所谓人力消防车,就是一个双人课桌大小的铁质水柜,下面安装四只轮子,上方有一根横杠,中间的支点连接着压水仓,两个消防员站立在横杠两端,像玩跷跷板似的轮流施压,水柱便从管子里喷射出来,其余的消防员则抄起小木桶拼命奔跑,从长江或附近的水井取水,不断灌进水柜里。消防员穿很厚的帆布衣,戴着黄铜鸡冠头盔,腰系宽皮带,足登翻毛皮靴,极像古代的武士,如果那时有相机拍下来,现在看肯定滑稽得要命!记得有一年朱家坡南侧失火,消防队及时出动了,头戴铜盔的队员推着山响的救火车,颠簸在麻石条路面上,一个个神气得就像天兵天将。那里的房子全是草屋,熊熊大火如风卷残云,消防队的水龙头喷射的小水柱妖娆地浇在烈火上,如同火上浇油,发出丝丝声响,大火燃烧得愈发欢快。没过多久,黑压压的房屋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长生巷里的孩子到了该上学年龄,几乎全都在东岳庙读书,放学的时候,有嫌绕弯子,干脆直接从自家窗口爬进屋子。大清早学校打上课铃的时候,如果还赖在床上睡觉,也只好急急忙忙从窗口钻到隔壁学校里去上课。
大跃进年代,闲置的东岳庙碧霞宫楼上被利用了起来,区政府在阁楼里办了个鞭炮厂,戏台朝向学校操场的一面用木板遮了起来,只开了几扇小小的窗口采光,师生们仍旧从碧霞宫楼下大门进出学校。鞭炮厂有十几名工人,且大部分是青年妇女。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突然听到操场南面传来一声巨响,全校师生立即奔出教室看个究竟,只见碧霞宫浓烟滚滚,戏台的隔板被炸飞,楼上楼下一片狼藉。老师对同学们大喊:“不上课了,不上课了,统统回家去!” 我从残破的碧霞宫往外面跑,惊恐地看见一截被炸断的苍白的脚在瓦砾中!不少小女孩惊慌失措地大哭起来……
从此这座砖木结构的戏楼便消失了。如今站在这幅老照片前,往事如画历历浮现。不禁潸然泪下: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
一句简短的发问,一条短短的巷子,一段浓郁的历史——安庆的底蕴真深厚啊! 造币巷很有名。 杨家山茶叶市场向东靠右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