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也很冷清
户外难得看到人不知道为什么楼主经常感叹农村之冷清,农村为什么会冷清,楼主心里也明白吧。农村里青壮劳力都到城里打工了,为什么要到城里打工,家里的热闹不去闹,还不是为了搞两个钱养家糊口。时代不同了,老百姓都明白了,没有钱的热闹是穷热闹,老百姓不会去凑了。 这样的老房子很少见到,农村大气环境真好
都是现代农业闹的,靠原始劳力种粮食不够吃还累得要死,干脆不种了。:lol:lol 现在城里比以前冷清,农村也冷清,人都去哪儿了? 说的很对。也有做农场主的精英人士http://app.aqlife.com/public/emotion/face_022.png
http://mgpic.aqlife.com/video/20221103/1667440602084298_34.mp4 《隐入尘烟》是今年八九月份最火的一部电影,但是后来被迫下架了,原因是电影内容与主旋律有冲突,但是不管怎样,这部电影还是真实地反映了部分农村的真实现状,村子里年轻人都很少,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田地大部分都流转给承包大户了。电影描述了一对夫妇坚守土地,用一年的辛勤绘制了农民的艰难与纯朴。
电影的最后部分,女主角去世后,马有铁把粮食卖了个干净,收购粮食的人很强势,不仅要扣水分,还要抹零头。1824斤小麦扣水之后是1700斤,3997斤玉米扣水后净重3800斤,最终,小麦和玉米共计5500斤,马有铁一年的辛勤耕耘卖了3974元,抹去4元零头后,收入3970元,每斤粮食约为0.72元。拿着收下的钱,马有铁去还了小卖部欠款,扣去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资成本,马有铁一年的粮食净收入是2400元。
马有铁夫妇辛苦一年,纯收入只有2400元,其实马有铁还是很有能耐的,会种地,会运输,会建房,总之会的东西很多,就这样一个有能耐的青壮劳力在城里打工,一年十万元收入不成问题,坚守在土地上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是这部电影下架的主要原因吧。
varun 发表于 2022-11-3 09:51
说的很对。也有做农场主的精英人士
你所说的农场主精英一事,在电影《隐入尘烟》中也有反映,其实就是土地承包大户。看待这些承包大户要一分为二,首先要看到他们对农村粮食的稳产增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资本对农民的盘剥。
承包大户之所以能承包,是因为手上有资本。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电影里,马有铁流转给张永福两亩地,租金1000元,每亩地租金500元。后来张永福因为粮价太低,而选择给农民玉米抵租金,有一户农民还提出了异议,认为玉米市场价0.8元每斤,为什么按照每斤1元的价格抵租金?张永福的儿子非常强势地怼了回去,农民无奈接受。
而像马有铁这样的村民,就根本没提出反对意见。从他卖粮被扣斤两上看,他已经习惯了卖粮环节被盘剥。粮贩占尽便宜,还说现在粮食价格太贵了,也就是个你,才帮忙给收下了。言谈间好像给了马有铁很大面子,其实马有铁作为村庄里的底层,哪里有面子可言,不过是得了便宜卖乖。
电影里还有个细节,张永福得了一种怪病,需要马有铁的血来续命,马有铁献了多次血没有得到一分钱,老板的儿子给马有铁老婆买的衣服还是高价从收粮款中扣除了,农场主精英的嘴脸一览无遗。
马有铁有中国老百姓骨子里的纯真和善良,他们懂得感恩,他们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欠钱就还,欠情必报,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
电影中有一处台词经常被引用,“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说了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说了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看完电影,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农村里老人在家带小孩读书,家里的田地自己种一部分,种不了的租给种粮大户,收点租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挣钱。这种生活方式习惯了没什么不好。农村老人有的实际年龄不是太大阿,60左右。只是因为常年劳作,看起来比较老
金秋十月,一位河南大叔在自家5亩麦田旁竖起了割麦子的牌子,让市民们体验丰收的喜悦,并可健身强体,恢复疲劳,收费是一人10元,好项目。据说不少城里人利用双休日一家三口驾车来到田头,花上三十元体验一下割麦的辛勤和快乐。有网友表示,一天麦子割下来,尽情潇洒,舒筋活络,环境也真美,花费只要几十元,比花几百元到健身馆要强多了。也有市民表示,这是个套路,下地干上半个小时,就腰酸背痛的,直呼上当了。还有网友表示:农村套路多,我要回城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