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搬石头挣了30元
一九七六年,我的一个上初中的朋友,用暑假一个月时间,搬石头挣了30元!有的挣就很好了。现在失业的很多,一个月有时还挣不到30 1976年,大米0.139元/每市斤,猪肉0.56元/每市斤。没什么油的鱼虾更便宜一点,鲥鱼大闸蟹也一样,没什么油属于普通食物,五花肉才是最爱。
30元能买几百斤大米,或者几十斤猪肉,绝对是巨额财富。 1989年,村里有个小老板花两万买了一个只能语音通话的大哥大。 1976年30元是什么概念?买东西还凭票吧? 凉爽的雨 发表于 2022-10-02 13:52
1976年,大米0.139元/每市斤,猪肉0.56元/每市斤。没什么油的鱼虾更便宜一点,鲥鱼大闸蟹也一样,没什么油属于普通食物,五花肉才是最爱。
30元能买几百斤大米,或者几十斤猪肉,绝对是巨额财富。
1976年猪肉农村七角三分一斤城市七角六分一斤。 70年代安庆市区的工人平均工资也不过是三四十多元钱,做小工能搞30元钱就不错了,有人通过换算,76年的30元相当于现在的4115元。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果汁冰棍三分钱一支,卖一支赚六厘;豆沙冰棍四分钱一支,卖一支赚八厘;牛奶冰棍五分钱一支,卖一支赚一分。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在化工厂抬盐包,干一晚上四个小时,工资一块钱。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10-3 12:54
70年代安庆市区的工人平均工资也不过是三四十多元钱,做小工能搞30元钱就不错了,有人通过换算,76年的30元 ...
70年代初 30元抵现在 4115元?不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算得科学不科学?我70年代初在某国企拿月工资30.1元,岂不是相当于现在的 4128.7元?可我怎么感觉到 30.1元只相当于现在的 600元?钱是用来花的,大米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那时每斤大米按 0.15元计算,30.1元只相当于现在的 600至700元;那时的猪肉每斤 0.73元,30.1元相当于现在 700元;小笼包子一笼 0.51元,现在呢就按 10元算,30.1元相当于 590元;南京产的熊猫牌袖珍半导体收音机 108元(我好想,经常从玻璃柜台往里看),按现在那样的机子 20元就可以买到,我的 30.1元工资只值现在的 5.57元……
76年,我哥哥还没出生 丰雨 发表于 2022-10-3 15:39
70年代初 30元抵现在 4115元?不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算得科学不科学?我70年代初在某国企拿月工资30.1元 ...
“小笼包子一笼 0.51元”?那如果买一半怎么付钱?一笼几个包子? 丰雨 发表于 2022-10-3 15:39
70年代初 30元抵现在 4115元?不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算得科学不科学?我70年代初在某国企拿月工资30.1元 ...
五十年前的30元的价值您老比我感受更深。我这个换算是从其他网友那里得来的,我为什么认同,有两个原因:一是那时候工人二级工的工资是30元多一点,和现在工人中级工相比四五千的收入大致差不多。二是我自己的体验,五十年前30元钱是很多三四口家庭的一个月的吃穿用度全部开销,而现在维持一个三四口家庭最低生活,估计四千多元给不掉。当然,钱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福利等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五十年前和五十年后是无法换算的,这只是一个心理上换算值,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也是各人感受不同。
长夜漫漫 发表于 2022-10-4 14:46
“小笼包子一笼 0.51元”?那如果买一半怎么付钱?一笼几个包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笼子0.51元一笼,我记得清清楚楚,至于一笼几只记不清了,不是八只就是十只。小笼包子是论笼卖的,不论只买,现在也是如此吧。不信你去买三只小笼包子试试看。
年代差,这个是没有办法具体对比的。80年之前我父母每月工资总额大概是90元(一家8口人吃喝日用都在这里),我母亲每月给我外婆5元生活费,83年边上是7元。85年我的工资是28元,每月缴纳伙食费15元,余额13元要管理好,月底还要有结余,留着买大件(如皮鞋,手表,自行车) 至于小笼包拆开卖,以前还真没有碰见过,但今年在棋盘山那里的某早点铺是可以的。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10-4 18:36
五十年前的30元的价值您老比我感受更深。我这个换算是从其他网友那里得来的,我为什么认同,有两个原因: ...
我认为这种计算是不对的,不能因为 “那时候工人二级工的工资是30元多一点,和现在工人中级工相比四五千的收入大致差不多” 就把30元与4000多元划等号,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因为生产力在不断变化,工资水平也在变化,生活水平跟着发生变化。另外一种说法 “五十年代30元钱是很多三四口家庭的一个月的吃穿用度全部开销,而现在维持一个三四口家庭最低生活,估计四千多元给不掉。” 这种逻辑对生活水平的差异没有提到。我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经历过不同时期中国人的生活状态,那时候日子非常苦,没有空调、电风扇、电视机、电脑,其它家用电器也几乎没有,每月总用电量只有几块钱。日常伙食也比较差,隔好长时间吃一回肉,老大穿旧了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的旧衣服给老三穿,以此类推。不存在用于旅游、手机上网等开支。住房很小,质量很差,装修简单。如果按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过日子,每月开支是不需要4000多元的。不妨再做个假设:某三四口家庭选择一种奢华生活方式,即住大别墅,空调24小时都开着,天天山珍海味,穿高档服装,出门开小汽车,经常出国旅游,这样的生活方式每月开支可能需要好几万,不能因此得出结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三十元相当于现在的好几万元吧?
我的感受是,对于低层百姓来说,生活水平 续前。生活水平的确有很大的提高,但这个提高是应该的,必然的。根本原因是时间过去了40多年,40多年不应该有所进步吗?40多年有谁不在进步呢?
不过,对于一些基层的困难百姓,这个进步可以更大一些! 丰雨 发表于 2022-10-4 21:15
我认为这种计算是不对的,不能因为 “那时候工人二级工的工资是30元多一点,和现在工人中级工相比四五千 ...
老先生有理有据逻辑严谨。
那位‘虎’先生不知还要怎么来辩。
丰雨 发表于 2022-10-4 21:15
我认为这种计算是不对的,不能因为 “那时候工人二级工的工资是30元多一点,和现在工人中级工相比四五千 ...
想问老先生一个问题:上中学是住校的吗?住校怎么吃饭的?能吃得上馒头米饭吗? 随风而至 发表于 2022-10-5 06:57
老先生有理有据逻辑严谨。
那位‘虎’先生不知还要怎么来辩。
这个还用辨的吗?你自己就可以去实践,楼主说1976年一个朋友到工地去搬砖赚了30元钱,你现在到工地去搬砖看看能赚多少钱?用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别人的争论不是更好吗。 46年过去了,要么人民币通胀严重,当年30元价值现在一笔巨额资金,这个正常,过去40年美元、英镑、日元,包括后来的欧元都贬值严重,大家差不多。
要么人民币贬值很少,当年30元钱价值现在一笔不多的资金,这个说明中国政府的经济工作过去46年全世界第一流。 长夜漫漫 发表于 2022-10-5 07:08
想问老先生一个问题:上中学是住校的吗?住校怎么吃饭的?能吃得上馒头米饭吗?
我是在安庆二中念书的,家距校不远,不用在校住宿和吃饭,你问的这个情况无法回答。但我了解这样的情况: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庆郊区老峰乡秦潭村的一位女孩子在合肥念书,平时在学校食堂打很便宜的菜,每次回家后返校,总要带上几大瓶腌菜,可以吃上一段时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进一家国企当工人,在我的印象中,家住本地的人都习惯带点菜去上班,把菜交给食堂代热一下,中午只打半斤米饭,吃自家带的菜。记得单位总支书记也是这样。在食堂打菜的是哪些人呢?一个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他们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无法养成带菜的习惯;还有就是家在外地的单身职工,他们懒得买菜做饭,中午在单位食堂吃,晚上在住处附近找家食堂打饭,比较省事。说这些只想说明一个问题:那时生活水平确实非常低。
上次说到近四十年进步很大,但前三十年的进步更是巨大的,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工业国,这是很了不起的。
所以,谁也不要妄想用后四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10-4 18:36
五十年前的30元的价值您老比我感受更深。我这个换算是从其他网友那里得来的,我为什么认同,有两个原因: ...
那是人的劳动价值增长了那么多。物价肯定没有增长那么多。如果人工水平和物价增长是同步的,那这几十年国家不是白进步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