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历史同期最低!且仍在下降……
今年长江安庆段水位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现象水位一直在持续下降当中那么长江安庆段水位最新的数据是什么样未来会有哪些变化呢8月25日记者曾来到焚烟亭当时长江裸露出部分滩涂仅仅过去13天9月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长江水位退落明显滩涂的面积变得更大据附近散步的市民介绍最近一段时间长江水位一直在持续下降 世纪工程三峡呢?传说中应该能调节蓄水,发电,电价还能便宜N多,枯水季节能调节水位。。。。。。 还是有不少水的哈哈 年年都是历史最低,年年岁岁江相似,岁岁年年水不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是对破坏长江的警告,什么南水北调、引江济淮都是祸害工程,最大的破坏工程,这个工程像独生子女政策一样,会被后人唾弃。 地质结构突然变化、大自然很多东西是那些专家不知道的、并且过去很多专家反对................. 江边的没话语权,北方的笑开颜。 花了几百个亿搞的三峡工程到哪去了? 长江上游,中游,下游都调水,国家应公布数量,不会使长江流域几亿人缺水吧? 你好我也好 发表于 2022-9-7 19:32
花了几百个亿搞的三峡工程到哪去了?
旱时蓄水涝时泄洪是不可能的。
毁灭吧,累了 引江济淮。。。。。。还济吗???二胖出来走两步 黄万里教授才是专家 黄万里教授对三峡工程,马寅初教授对人口政策,都是舌战群儒,坚持自己的观点 以往789月是长江流域汛期,上游水库都会提前降低库容,今年汛期变缺水期,上游自然没水下来,几年一个周期,很正常的事情 口子窖 发表于 2022-9-8 21:38
黄万里教授对三峡工程,马寅初教授对人口政策,都是舌战群儒,坚持自己的观点
黄万里哪里对了?马寅初更是错到底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起始,2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戕害多少中国胎儿。 从上三峡大坝的消息传出后,黄万里就先后给众多国家领导人上书,不遗余力地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
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泸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目前测量底水输移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床试验在长期内长段落中尚欠合理基础,只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堆积量。故此而论,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如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应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就流域经济规划而言,也应先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之坝,如乌江电站等为宜。
此外,从国防的角度看,大坝建起来后无法确保不被敌袭,也很不安全。黄万里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同时,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98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黄万里教授没有被邀请参加工程论证。黄万里数次给中央领导人和政治局,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家监察部写信,痛述三峡工程的危害。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是这些信件都泥牛入海无消息。
在既有三门峡和阿斯旺的前车之鉴、国内也存在众多反对意见的背景下,三峡工程议案于1992年被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通过,反对177票,弃权664票,赞成票数之少,在人大历史上是空前的。 马寅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时候,就发现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现象,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寅初认为,人口过多的话,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想要让国家的经济发展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十分困难的,于是马寅初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想法。
但当时大部分人对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所带来的后果还不清楚,所以在马寅初提出他的想法之后,并没有人实施,反而还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反感。
接下来的几十年内,中国人口飞速发展,很快便面临了资源不够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人们才反应过来人口过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才开始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情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
中国在人口方面的政策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运用什么样的政策主要在于当下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中国现在人口已经14亿了,但真正能够为国家卖力的人员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一定会遇到瓶颈。
马寅初作为人口专家,在人口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成就的。毕竟作为第一个提出要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的人,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只不过,不同的时期使用不同的方法,马寅初控制人口的政策放在现在或许不合时宜,但放在当时却是再正确不过的了。如果没有马寅初当时的远见,那么中国可能真的会出现人口过多的现象。
中国虽然占地面积广阔,但是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虽然我国近几年的总GDP发展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但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时候,人口过多都不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则会引起更加严重的问题。
只有尽快解决人口老龄化,增强中国生产力,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中国才能够更加的顺利。在人口的问题上,只能够说面对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不能用当时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现在所出现的问题,这样是行不通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无论是三峡还是马老的人口论都是这样!马寅初当年的人口论的确不合时宜,因为在科技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要想发展经济,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人口数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