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 发表于 2022-8-21 15:27:05

“五十知命”

年轻的时候,经常对命运半信半疑。
中年了,方知确实是这么回事。

论坛里的中老年们,有天此感?

1307405 发表于 2022-8-21 15:42:57

50岁上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下对得起膝下儿女。无论生活,事业能否有所成就,都该放平心态,好好的享受余辉(可能这么说早了点)

aqswjjxs 发表于 2022-8-21 15:58:21

年小的也信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8-21 16:14:09

天命一般人理解的是上天安排的命运,但是也有人说知天命就是看透人生,人在年少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总想敢出一番事业,真正到来五十多岁了,就算事业有成,也不过如此了,这就是知天命。人在年少时,有许多幻想,有许多愿望,当这些幻想愿望实现的时候,其实就是人生最没有意思的时候。
中国文坛上有个知名作家郁达夫,还曾经在安庆教过两年的书,写过三篇以安庆市区为背景的小说。郁达夫和鲁迅也是好朋友,一日郁达夫对鲁迅说抗日的事情,要去马来西亚去菲律宾,因为国内的环境有些复杂,他到东南亚后会有新的体验。那里的人抗日热情很高并且很纯洁,没有国内的勾心斗角。鲁迅先生听完他的话后,说道你先别忙着去,我给你讲个小段子你再做决定。
鲁迅先生说:从前有个80岁的得道高僧,他马上要圆寂了。徒弟们都围在他身边,发现高僧始终闭不上眼睛。徒弟就问高僧:“师傅你是不是想见谁,有什么话要说?”高僧说道:“我呀,闭上眼死不瞑目!”徒弟们就愣了,问师傅是否还有未完成的心愿。高僧道:“我呀这一辈子从来都没碰过女人,心有不甘啊!”徒弟们一听这话心道也是,于是他们就凑了一笔钱请了一个窑姐,来满足高僧最后的愿望。窑姐来了以后,高僧便开始打量窑姐。仔细打量完窑姐之后,高僧道让她走吧跟尼姑一样。徒弟们一直不解地问道:“好不容易请来的,为什么这就让走?”高僧叹了口气道:“哎,跟尼姑一样!”
鲁迅先生讲黄段子,其实不是。这个段子的寓意其实告诉郁达夫先生,其实人们向往的好的东西,其实那个内容你都已经了解了,你都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人们往往会被它表面的想象、形式所迷惑,觉得那是好的我要追求它,得到它。当你得到它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它也不过如此而已。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小段子来劝郁达夫先生,你真想抗日进步,其是在国内和国外是一样的。不存在东南亚的小国家就比国内好,它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来都是与教育为主,很多时候写得很通俗甚至被人认为不雅,但是他的文章从来没有被人模仿过因为太经典模仿不了。

风的疯子 发表于 2022-8-21 16:15:29

我觉得命运就像蝴蝶效应,自己或者别人一个不经意的指点,去做了一件事,就可能从此改变了你生活的方向。成功的人都是一生在寻找这样的改变,失败的人一生都在这里跟帖,看别人的改变,比如我。

青蛇郎君 发表于 2022-8-21 17:12:08

懂的年轻就懂,不懂的6.70都不懂

varun 发表于 2022-8-21 17:25:35

网上很早就有个二十岁的女孩唱《人的命天注定》这首歌,并且非常火。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8-22 06:56:22

跟帖被审核,今天才放出来。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僧,80多岁了,平时修行也很深,按理应当是通晓世事而知天命了,圆寂前却死不瞑目,说明还有恋恋不忘的人和事。当窑姐到来的一瞬间,这个老和尚才真正顿悟而知天命了。
所以说知天命者不在乎他的年龄,不在乎他的经历,也不在乎他的修行,而是在乎他是否将心真正放下了,这就是开悟了。
我们在人世间活着累,是因为我们都是处处提心吊胆的,我们都是相互内卷的,我们都是精神内耗的。当我们的内心修炼成荣辱不惊 ,悲喜不乱,去留无意,得失不恋的时候,就是知天命的时刻到来之时。

QQ++QQ 发表于 2022-8-22 06:58:24

五十知命——知命不久矣!

此命指寿命,别扯上命运。

一辈子唯物主义信仰,五十了感叹一下命运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8-22 07:12:51

QQ++QQ 发表于 2022-8-22 06:58
五十知命——知命不久矣!

此命指寿命,别扯上命运。

“五十而知天命”最早来源于孔子的《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成白话文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十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