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师轮岗
目前的北京,常州等地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这样才能彻底打掉学区房?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买学区房的不值得同情................... 轮岗只会更差 出发点是好的,执行起来难。话说安庆教育系统其实也搞了好多年了。没有多大的效果。 以后没有学区房了? 没有什么用,重点学校的老师到了菜校,面对躺平的学生和家长,也使不上力气。菜校的老师到了重点学校,面对打了鸡血的家长和学生,也不敢松懈。 学习需要氛围。所谓的学区房,就是鸡血的家长报团鸡娃。家长们砸重金买学区房,是为了寻找更多的重视教育的家庭,尽量避开不重视教育的家庭。 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很长的,受同学影响很大的。有的孩子在家没有人管,整天上网,看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动不动在班上放毒。班上有几个这样的孩子,就够受的了。 fang9 发表于 2022-07-26 16:15
学习需要氛围。所谓的学区房,就是鸡血的家长报团鸡娃。家长们砸重金买学区房,是为了寻找更多的重视教育的家庭,尽量避开不重视教育的家庭。
对的,所以四中扩大,一中扩招,改变不什么,学习氛围真的很重要 孩子和孩子之间不论从智商还是聪明程度,应该都大差不差,重要的是家长和家庭是否重视教育,肯放下很多娱乐时间去陪伴孩子,抓孩子的学习。老师轮岗又怎么样?学区房的孩子哪就聪明些啊,重要的是人家家长肯花钱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去。 转一个论坛看到的网友的观点:
开学后北京各区全部开展教师轮岗,教育资源不是这样均衡的
一年前,北京市教委就正式发布了“双减”政策下推出的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规则——新学期开始,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对象为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和在编在岗教师。
我没有生活在北京,不知道北京的教师轮岗推行得怎么样。不过,这一年,我没有听说北京市教育界出现过大规模的教师轮岗。
最近,北京青年报披露,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所有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
北京市推行教师交流轮岗,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减弱名校效应,均衡教育资源。政策设计者的目的,还在于减轻公众对学区房的依赖,降低学区房的价格。
作为教育战线的改革尝试,此举当然值得鼓励,而且有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看,具体会取得怎么样的效果,需要实践来检验。
我虽然没有工作在教育战线,但细细琢磨了一下,如果把江浙一代的干部,调动到西北甘肃、宁夏,是不是西北地区的经济就发展、发达起来了呢?
我觉得未必,江浙的经验也许会起作用,但是,一个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往往取决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优势等。食材不够优质,换个厨师烹调,依然难以烹制出美味佳肴。
观点一:北京的教师轮岗制度,一旦推行起来,有些老师内心是有抵触情绪的。
按照日常生活常识,教师们在确定工作单位后,基本上会在学校附近安营扎寨。如果实行轮岗,老师们到了新的单位,大概率离家就远了。优秀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轮岗之后,老师们的生活节奏会被打乱。很多老师会遭遇到上下班路程的奔波。就像我们内地的援疆、援藏,若非政策上提供职称、职务上晋升的优惠条件,很少有人愿意离开本地去外地工作。
还有一个具体问题,任何学校派出的轮岗老师,基本上不会是工作起来非常得心应手的教学骨干,很可能是在教学和管理上处于较为边缘状态的教师。如果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那就起不到优秀教育资源均衡的作用,甚至会衍生出其他问题。
有人已经提出,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过不同形式的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已有25年的历史,从结果上看,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曾开展过的轮岗工作,最终或流于形式或不了了之,并未从根源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反而增加了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不安全感。
观点二、教育资源的全面均衡,靠教师轮岗去实现,大概率是折腾。
譬如,海淀区六小强的教师,不可能在下学期全部轮岗吧。有20%的教师轮岗,就已经不少了。在大部分教师基本未动的情况下,作为教育资源的主力,学校的实力基本维持原状。
即便是换了一个其他校长、副校长,但是,学校的班子成员、教学主力基本没有变化。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教师轮岗,充其量也不过是教育力量的调整而已。
也许有人会提出,大规模进行教师队伍的调整,教育资源不就均衡了吗?理论上当然是,譬如,把海淀区六小强的教师队伍来一次整体转移,把差校的老师整体搬到海淀六小强,这样教育资源就貌似均衡了。
可转念一想,这不是折腾吗?教师们不是省油的灯,折腾去折腾来,教育资源被搅和成了八宝粥,这样的教育均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观点三、如果是区域内的教师轮岗,北京的教育资源肯定依然不会均衡。
北京共有16个区,城区内的海淀、西城、东城、朝阳等区,在教育资源上无疑是最强大的。
按照教师交流轮岗的谋划,大多数教师的交流轮岗局限在学区内和教育集团内。教师轮岗的范围并不广,基本上就是周边的几个学校。校长的轮岗可能会大一些,但也限于全区范围。
如此说来,密云、房山基本上无法获得海淀、西城的教育资源,城区的教育资源依然是遥遥领先。从市中心到郊区、边远地区,教育资源依然存在着梯次落差。
由此可见,所谓的教育均衡,只不过是细微处的调节而已。
观点四、学区房依然会随着教育资源的设置而保持高价,靠教师轮岗难以大幅度降低学区房的房价。
举国上下的义务阶段的教育,都是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务工地点进行布局的。也就是说,学生入学与家庭所在地紧密相连。
优质中小学附近的住房价格就是要高一些,毕竟我们的优质生存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单靠教师轮岗,就能降低学区房,想法貌似简单了点。因为教师轮岗并没有降低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没有减轻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
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学区房现象,只要名校在,学区房的热度就不会降低。靠教师轮岗就能降低学区房的热度,貌似有点舍本求末。
观点五、真正教育优质的学校,起决定因素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家长和生源。因此,单靠教师轮岗,很难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貌似很重要,实际上它只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貌似某个学校办学成绩突出,实际上,除了教学管理外,还有学生家长和优质生源的齐心协力。优秀的家长培养出优质的生源,才是一所名校诞生的基础。
为什么海淀区的基础教育比较有优势呢?因为那里聚集着一大批国家尖端的高级人才。他们的综合素质、家庭教育实力,已经在北京市领先,这才造就了海淀区基础教育的一枝独秀。
同理,全国各地任何一所名校,除了教学实力外,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推动,都是不可小觑的。
由此看来,北京市的教师轮岗貌似是教育资源的调整,实际上,真正对教学成绩起作用的,还有学生所在家庭的教育成果。由此可见,就办学成绩比较好的中小学而言,即使撤换一批学校的老师,其办学成绩也不会下滑。
观点六、决定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教育力量有差距。
试想,让海淀区与房山区或大兴区,交换一下师资力量,百分之百地大轮岗,是不是两地教育资源就均衡了呢?肯定不会。
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自然会吸引优秀人才,师资力量就强,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更会超过落后地区。
只要经济发展上存在差距,教育资源肯定不会齐头并进。教师轮岗,也许能弥补一下某些学校短时期内的短板,但是实现资源的均衡,是做不到的。
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发展和均衡,落后地区要发展经济,借以带动本地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层面上,与其区内教师轮岗,不如有重点地在落后地区加大教育投入,招收优秀师资,建立起本地的名校,带动全区教育力量的发展。
我相信,开学后北京各区全部开展教师轮岗,其初衷肯定是正确无误的,效果也未必是一片空白。不过,就我对教育的认识而言,教师轮岗只是一种试行,成效上不会多么突出。
打个比方,某市GDP总量在本省最差,难道换几个市领导、县领导,经济就发展上去了吗?我觉得难度很大。领导们挂职锻炼可以,但是工作出成绩,是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 轮岗就是为了教育资源公平化,个人支持这项ZC,本身贫富差距就很大了,轮岗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贫寒学子的受教育权,不至于破罐破摔放弃学业.清华北大都已经很难看到寒门学子了,不就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造成的的吗? 估计实施不了多久,就流产。就像课后延时,根本没法减负,学生回家还是写不完的作业,连放学休闲时间都没了。这个实施更难,每个老师授课方法,进度都不一样。每次换岗要交接。学生还要适应不同老师教法。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难听点就是做实验 秋枫如风 发表于 2022-7-26 16:50
孩子和孩子之间不论从智商还是聪明程度,应该都大差不差,重要的是家长和家庭是否重视教育,肯放下很多娱乐 ...
以前我也觉得孩子和孩子之间智商聪明等没多大差别,但是现在我发现其实不是的,小孩就是有差别的, 不是说他们智商有问题或者不聪明,而是小孩聪明点不一样,有些孩子在学习这方面领悟力就是好, 有些就是差, 家长或者老师怎么督促都不行。不过家庭教育作用确实不容忽视,特别针对那种有学习能力有但不自觉的 拉一把还能进步的孩子来说。对于确实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家长,要更正视自己孩子,多给孩子考虑更多成长渠道。
不赞成教育轮岗,说的好听是为教育公平,说的不好听的话就是你一些老师奋斗一生还不如不奋斗摸鱼的! 义务教育怎么折腾都要培养好苗子,因为高考拼的是全省,如果某一地市的教育,玩的是平衡和所谓的公平(如老师轮岗,S型分班等)最终导致全市孩子们学习都在同一较低的水平线上。那高考其实就把好的大学招生计划让给了哪些所谓有重点班、掐尖班、辅导班的地市去了。 小学轮岗一次6年,初中一次3年。 教师轮岗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这个政策本身就存在问题,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能真正做到所有教师全面大范围轮岗,教师受到住房,交通等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不说,也很难建立一个准确稳定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不便于教学水平的发挥,例如一中教学能力最强的教师轮岗到最差的中学,未必主观和客观上都不一定能保持高水平教学能力,不一定比原有教师教的就好,反而浪费了资源,同理,教学水平不行的老师轮岗到一中二中,也有可能误人子弟。其次,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一定会利用更好的经济条件、更多的社会资源等来培养教育子女,即便取消学区房,有条件的家长还是会利用自身条件,会想各种办法投入子女教育。即便安庆市都实行了相对公平,但是教育不是安庆市内的竞争,是全省、全国的竞争。这就好比说,你家条件好,天天大鱼大肉,我经济条件不好,天天青菜萝卜,我说不公平,这是能解决的吗? 还有能力给孩子进行补课家庭的已经很少了,顶多一至一,这种人基本都是特别有钱的,这种人才多少?数量稀少情况下,没多大影响.只要保证绝大多数孩子的教育资源是一样的就行了.毕竟现在还能正常补课的,一个学校也没多少了.敢一对多辅导补课的,很快就会被举报(无数嫉妒的家长会主动帮ZF忙的)并处罚的. 不如轮换校长。一个校长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面貌。 qian4455 发表于 2022-7-27 21:15
还有能力给孩子进行补课家庭的已经很少了,顶多一至一,这种人基本都是特别有钱的,这种人才多少? ...
在理, 一是:有钱的花高价家教毕竟是少数,二是:尖子生靠家教考取名牌大学极少, 大部分是靠智商和学习习惯。
这就是有学习天赋的小孩,只要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不管是否实行学区制度,大都会成绩好,即便是这样的小孩,也还会受家庭条件与教育资源的影响,存在差异。普通一般孩子,教学环境的改变,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往往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不管怎么政策,都会花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来投资教育,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更好的教学资源,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取得更好的成绩。实行任何制度都会是这样,例如实行学区房,有条件的家长就会买学区房,不实行学区房,就会想其它办法。怎么说呢,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就是正常的,说公平就公平,说不公平,就不公平。我的体会是,小孩的教育,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主要是家长和小孩本身,学校有影响,但不及前者大。要想实行一种政策,做到绝对公平,根本就不现实,或者说,假如这种政策实施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不公平。政府不可能设计出一种制度,让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学习环境与资源绝对相同。现有的教育制度,大体上是公平的,至于细节,我想,不仅仅是教育,到处都存在不公平。正是有了这种不公平,才有了竞争,推动大家不断的进取,推动家长去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资源。好的社会制度是不断的追求公平,但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国家以前是急缺高精尖人才,所以过去80年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过的必然是真正天才. 到了90年代,高精尖人才相对来说有了一定储备,自然需要大量中高层人才,扩招开始,因要求不高,经济条件好的就能靠钱来提升教育资源的数量和品质,代价就是顶尖学府里的寒门学子快灭绝了,毕竟再天才缺少相应的资源也还是废物(比如扔穷山沟里断绝其出头的可能性). 到了现在,教育成为了资本的暴利挣钱方式,脱离了国家的本意,再不采取措施,最底层的民众基本断绝了上升渠道.中产阶级也摆脱不了这个命运,毕竟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全给了最顶层的那批人,过个几十上百年,阶层基本固化完成.国家就完了. 完全断绝资本的影响不可能,但只要把资本的影响降低到很微弱的程度也行,毕竟有能力花高额代价购买优质教育资源的人只是极少数,一个城市也没几个(大城市除外,毕竟有钱人实在太多),相对万为单位的学子,影响小得可怜,翻不起什么浪花.也不会引起大量家长的抗议. 学区房的交易对政府而言受益不大,还会和政府手里赚大钱的新房抢生意。所以,长久学区房必死,这个才是政府打击学区房的最大动力,至于什么教育公平,是打着公平的幌子,忽悠无知百姓罢了。教育不可能公平,上一代不努力,下一代不会有好的教育。轮岗只会让更多老师摆烂,就打比方你去一个新单位工作1年到3年就回来,你会在新单位拼命干吗,肯定是混日子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