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 老人一纸诉状将子女告上法庭
六个子女相互推脱不愿赡养80多岁的老人,老人一纸诉状将子女告上法庭。3月1日,太湖县人民法院弥陀法庭圆满化解了这起因赡养老人引发的家庭纠纷。鲁某某现年83周岁,一共生育了五儿一女,因老伴去世得早,一直在三儿子家生活。现因年龄大难以自理,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但子女相互推脱,不愿赡养。无奈之下,鲁某某将子女们告上法院,要求履行赡养义务。
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考虑情况特殊,选择以调解为主。3月1日上午,承办法官将鲁某某的诉讼代理人及其子女召集到弥陀法庭调解室,听取他们的意见,详细了解案件具体情况,并耐心劝解其子女。经过近3个小时的调解,鲁某某及其子女达成调解协议,六个子女握手言和,感谢法院妥善解决了老母亲的赡养问题。(全媒体记者 周国庆 通讯员 徐长松)
这下家丑外扬了,这6只孽畜! 这也坚定了一些不愿生孩子夫妻不要害子的念头和想法. 唉,人生啊 唉,这个事搞到法庭遗憾。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鉴于父母和子女两方面都经济独立,我早就产生这样的看法:邻居关系而已,孝道早已过期。作为老人以此看家庭百态,就可以想得通想得开了,至于闹到法庭,那属于太过分了。 老伴、老本、老窝,老年人一定要好好守护。 这真是逼得让人不到最后一步,所有的财产都不能分给子女啊 身边有个极端的例子,老夫妻本打算立遗嘱,过世后现居住的一处房产由女儿继承(已经给儿子另买了婚房,老两口带着离异的女儿外孙女过),图省事直接就过户给女儿了。现在老爷子过世了,母女一旦因琐事争吵,女儿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住着我的房子。 旗杆街 发表于 2022-3-5 17:48
老伴、老本、老窝,老年人一定要好好守护。
这是如今老年人的共识,没有哪位老人把幸福晚年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在高花亭老房子边有一个邻居,90多岁了(老伴去世多年)。有自己的住房,工资(大概3500元一个月),20年前就单独居住,家里也不开火。每月给大儿子400元买早点,给小儿子1000元,在家做好送过来,给小女儿1200元送晚饭。再有每星期买一只鸡单独给钱。老人过的非常舒适,也觉得没有拖累子女。但想想,要是在农村,该怎么办呢。所以说,有些矛盾靠法院解决,等于把最后一点亲情都割裂完了。 1307405 发表于 2022-03-05 22:08
在高花亭老房子边有一个邻居,90多岁了(老伴去世多年)。有自己的住房,工资(大概3500元一个月),20年前就单独居住,家里也不开火。每月给大儿子400元买早点,给小儿子1000元,在家做好送过来,给小女儿1200元送晚饭。再有每星期买一只鸡单独给钱。老人过的非常舒适,也觉得没有拖累子女。但想想,要是在农村,该怎么办呢。所以说,有些矛盾靠法院解决,等于把最后一点亲情都割裂完了。
父母养孩子从来不计较,子女给父母养老还是花老人钱,如果老人没钱真的是受罪啊。作孽啊 旗杆街 发表于 2022-3-5 20:10
身边有个极端的例子,老夫妻本打算立遗嘱,过世后现居住的一处房产由女儿继承(已经给儿子另买了婚房,老两 ...
这女儿也是三观不行,父母给的房子也能叫理直气壮自己的?
我奶奶生的一个儿子三个女儿,老家的风俗就是女儿嫁出去是不用管娘家的。然后我爸一直赡养奶奶到现在,生病住院都在跟前伺候,小姑姑也经常过来照看奶奶。另外两个姑姑不是家里小孩子多就是在外地无法回来。不过目前这样也很好,奶奶的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子女孝顺再加孙子辈的都很好,逢年过节都过来看望还会给红包。奶奶在爸爸身边就很高兴,因为有儿子在身边心里踏实。 所以只要一看到子女不养父母的新闻就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还有这种事?不知道动物都懂反哺吗? 子女养多了也不是好事 儿女有本事,能搞到钱,就不会太差。仓廪实而知礼节,总还是要形象要面子的,亲戚朋友圈中不落别人口实。子女有本事,在小家中有话语权,就好办。如果子女没有本事,碰到媳妇强势,就难办了。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第一批落实政策的人已经60多数了,有的快到七十岁了,未来二三十年将会有几亿老人进入这个行列,四个老人只有一个子女家庭,如何让一个家庭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靠法律能保障吗?未来养老应当是个人和国家共同承担的问题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