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一业主投诉:18万的精装费只"值"5万?
2019年迎春熙和城釆取梱绑销量的办法收取每户18万多元的精装费用(1600元/平方),今年8月开始交房,我们拿到钥匙之后发现装修根本就不值18万元,通过走访业内行家和市场价格测算,这装修只值5万元左右。他们所用材料全部是最廉价或某个品牌中档次最低的装修材料,甚至使用三无产品。免漆实木复合木门是用纸皮糊出来的,轻轻一撕就掉,木门的味道大,而且没有铭牌、合格证、生产厂家。厨柜的做工粗糙,质量差。我们客厅、饭厅、卧室里安装的圆形雷士照明灯市场价格只要9块9一个。卫生洁具更是二十年前的淘汰产品。移动推拉门下面没有滑轮无法移动。乳胶漆墙面用手一抹,一手白⋯因为无法使用,我们许多业主干脆拆了重新装修,经济损失惨重!这样的装修要18万多吗?我们找迎春开发公司理论,要求其出具装修工程的造价明细单,却被一口拒绝,说已经在两个政府部门备过案,是政府同意的。装修材料的质量是按合同约定,玩文字游戏。我们都是基层的群众,18万元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我们拆了这18万重新装修还需10万元,我们真的折磨不起!请政府相关部门对迎春熙和城A区幢143套精装房给予装修工程审计,并实地查看装修材料,给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工装跟家装是不一样的 家装跟工装是不相同的 看过几家,都非常简单的像出租房式的 他说18万,八万都有点怀疑。 发几张图啊。才好说明问题。让大家看看值多少钱装修。 为啥不买毛坯房,精装修的房子,我是不会买的。 你去找装潢公司装修,报价18万,如果按同样的标准自己去装 可能8万都不到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21-9-28 15:36
你去找装潢公司装修,报价18万,如果按同样的标准自己去装 可能8万都不到
自己找装潢公司装修,报价与实际差别不是很大 水太深 ccgwxj 发表于 2021-9-28 20:15
自己找装潢公司装修,报价与实际差别不是很大
我是说全包的那种
又没人逼你去买这个房子,你买房子的时候没注意这些?而且现在谁还买精装房。 安庆的精装房太水了 《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全国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的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本行政区域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的管理。
第八条规定:从事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采用的装饰材料不得以次充好、弄虚作假;(二)施工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不得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三)不得野蛮施工,危及建筑物自身的安全;(四)不得欺行霸市、强迫交易……。
根据上述规定,装修装饰材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强迫交易等问题,应当由市(区)住建局负责监管和处理。
快乐同行 发表于 2021-9-30 08:33
《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全国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的管理 ...
问题是你怎么证明是以次冲好,有细化标准吗?
老百姓维权很难得 当初就不应该买 本帖最后由 快乐同行 于 2021-10-19 12:26 编辑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21-9-30 11:15
问题是你怎么证明是以次冲好,有细化标准吗?
谁举张,谁举证。你自己如果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是以次充好,只是凭自己经验、想象提出以次充好,就是没有依据,没有什么用的。
当然,你可以要求房地产公司或者负责装修的公司提供有关产品的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明产品合格的证据,如果他们不能提供,你就可以怀疑是以次充好,并向住建局投诉举报,要求住建局调查处理。
没有统一的细化标准(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标准),但只要是正规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都应该有合格证明或者检测报告等证明产品合格的材料,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都有义务提供。
快乐同行 发表于 2021-10-19 12:21
谁举张,谁举证。你自己如果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是以次充好,只是凭自己经验、想象提出以次充好,就是没有依 ...
你这个是指以不合格的冒充合格,但现实中是都是合格的,以档次低的充档次高的的以次充好,这种情况怎么认定? 安庆又一业主投诉,100万的房子造价只要15万。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21-10-20 10:27
你这个是指以不合格的冒充合格,但现实中是都是合格的,以档次低的充档次高的的以次充好,这种情况怎么认 ...
法律规定的“以次充好”中的“次”指的是质量不合格,不是指你所理解的低档产品。只要低档产品质量符合标示的产品标准,也是合格的,这种情况,就不是你所理解的“以次充好”。“以次充好”是需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才能认定的。
你所说的“以次充好”,如果是指以低档产品冒充高档产品, 那么,这种情况从法律上来说,就不是“以次充好”,而是对方违约,即对方没有按照你们双方约定的标准档次来进行装修。这时,你如果要维权,就需要搜集对方违约的证据,如双方签定的装修合同,合同对装修的有关档次的规定;对方装修时实际使用材料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的证据材料等。当然,这样的取证比较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