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庆乘风破浪再攀高
来源:安徽日报http://www.anqing.gov.cn/group1/M00/01/31/CtG0UGFNHriAWhB_AAFCUAhE1IQ796.jpg环新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http://www.anqing.gov.cn/group1/M00/01/31/CtG0UGFNHuSADz-1AAHmAsGWrbY397.jpg科技种植。http://www.anqing.gov.cn/group1/M00/01/31/CtG0UGFNHweAcNiEAAE4SXjP5kc424.jpg广场文艺表演。http://www.anqing.gov.cn/group1/M00/01/31/CtG0UGFNHyuAYn-OAAF8rmEWXMc424.jpg脱贫光荣。http://www.anqing.gov.cn/group1/M00/01/31/CtG0UGFNH1-AYnDcAAF3juhXqmM878.jpg东部新城。http://www.anqing.gov.cn/group1/M00/01/31/CtG0UGFNH42AFUjPAAE_8Q93nBE453.jpg今年2月,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新能源汽车思皓E10X首批正式下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回首“十三五”期间的安庆高质量发展之路,硕果盈枝,得来不易。五年间,安庆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全力推动皖西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以“一天当作三天用”的干劲和“干一件成一件”的韧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下好产业升级“先手棋”发展动能更强劲8月底,随着今年全省第八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的举行,投资33.6亿元的安庆新能源乘用车迁建项目建设也在安庆经开区拉开了帷幕。作为今年以来安庆市“双招双引”工作中的“大手笔”,该项目的落地也将进一步带动汽车上下游产业的集聚。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3.6亿元,建设年产10万辆规模的低碳环保数字化工厂,生产面向年轻群体的智潮新能源汽车,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作为安庆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近年来安庆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自2015年江淮汽车安庆分公司成为首个落户园区的整车厂商,六年来已有福田雷萨特种车辆智能制造基地、安庆振宜汽车共三家整车厂商落户该园区,在此带动下,包括悬架系统、毫米波雷达、汽车内外饰、轮胎等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纷至沓来。目前,一条以零部件供应、技术研发、整车制造生产为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正在园区逐步形成。“十三五”期间,以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安庆高新区同样积极谋求升级转型,一方面积极搭建研发平台,推动产业结构从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迈进,另一方面依托化工基础,开拓医工医药这一新领域,不仅引进了15家行业龙头企业,还搭建起安庆生命科技园这一研发平台,成绩卓然。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十三五”以来,安庆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与北京化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大学大院大所战略合作全面铺开,建成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等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257个,是2015年的2.7倍。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5家,21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数量突破10万户,比2015年翻了一番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8%,江淮、振宜等整车企业加速集聚,艾坚蒙、泰恒等化工新材料企业竣工投产,百亿产业集群达到10个。安庆高新区成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5G创新应用实验室、安庆城市大脑、安庆工业大脑建成运营,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0个。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见证的是“安庆制造”向“安庆智造”转型的跨越式发展。擦亮绿色生态“新名片”宜居之美更彰显秋日的石塘湖畔,湖水映着远山,草木衬着蓝天,湖光山色尽显自然之美。然而几年前,这里情况并不乐观:湖内围网林立,湖滨围埂养殖,城区生活污水直排,湖底“沙漠化”严重,水质长期处于Ⅳ类和Ⅴ类。为了彻底恢复石塘湖的生态,安庆市实施了拆违还湿、黑臭治理、水系连通等综合治理手段,经过系统治理后的石塘湖,总磷平均浓度从2017年底接近0.2毫克/升,快速下降至2019年底的0.03毫克/升,达到饮用水水源标准。湖滨水生植物逐步恢复,形成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优美生态风光。从2016年开始,安庆市启动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五年里,通过打通断头河沟、拓宽束水河道、优化水系布局,先后完成了康熙河、顺安河、潜江河以及“一湖九河”等31条重要河道的治理,整治河道总长约54公里,面积约303.83公顷,完成了石塘湖、秦潭湖等7处湖泊治理,总面积约2037.28公顷,城区水系向东与破罡湖、向南与长江、向西与石门湖、向北与石塘湖互连互通,“两河纵横、三湖一体”的生态水网体系和“鸟语花香、水流风动”的水环境初步形成。除城市水环境外,近年来安庆市还如期完成了江豚自然保护区“三策”整治,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在筑牢长江生态屏障的同时,积极推进沿江生态环境整治,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十三五”期间,实施生态环境“六大工程”,开展污染防治“十大攻坚”,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居全省前列。从2018年开始,安庆市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强化落实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等措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PM2.5平均浓度下降29%。林业方面,去年以来,安庆市以争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为引领,健全“五绿并进”体制机制,深化“六个一”改革模式(一个责任体系、一个规划体系、一个支持林业发展政策体系、一个林业智慧平台、一个地方性法规、一个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入选2020年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目前,该市已全面完成林长制一期规划任务,三年累计造林35.4万亩、占全省六分之一以上,改造芭茅山26万亩、超前十年总和;新增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1个、数量全省第一;现有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170家、数量全省第一。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如今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鸟鸣鱼跃、推窗见绿的生态画卷正在安庆徐徐铺展。奏响民生福祉“新乐章”百姓乐居更幸福鲜明的民生底色,是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十三五”以来,安庆市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促进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成百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上万套农村危房得以改造,数十万人口摆脱贫困……2016年至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769.3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比例85%左右。民生工程累计投入629.4亿元,各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7-2020年,安庆市连续四年进入全省民生工程综合考核第一方阵。随着一桩桩民生小事的解决,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推进,400多万安庆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农业农村实现新跨越。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67.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国家级贫困县高质量摘帽,在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中连续四年位居前列、2020年跃居第一,脱贫人口人均收入翻两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127个,改造农村危房4.4万余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功能明显增强,中兴大道高架、环城西路等一批骨干路网建成,市博物馆、安庆一中新校区、市立医院和市一院新院区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累计改造棚户区1100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1056万平方米,“8828”管廊带迁建工程建成投用,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和秦潭湖、石塘湖、张湖等一大批公园绿地建成开放,上榜“中国十大秀美之城”。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市本级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桐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品牌效应日益扩大,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鸭儿嫂》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剧目展演,《邓稼先》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吴美莲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安庆市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回望过去的五年,安庆在逆境中稳住局面、在危机中孕育先机、在艰难中赢取突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今后的五年,安庆市将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的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带动皖西南、辐射皖鄂赣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围绕“进百强、上台阶”,奋力实现“4321”发展目标,即全市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元以上,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3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跻身全国地级市100强行列,奋力打造创新、开放、文化、生态、幸福的“五大宜城”。
啥时候能赶超魔都 脱贫还有证,说明还早啊 得奋发向上,努力加油 客观地找出存在问题,比一味地、详尽地、系统的讲成就,效果会好得多,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