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民俗 侃清明应注意的事
本帖最后由 三秋树江启荣 于 2021-3-19 17:34 编辑安庆民俗 侃清明应注意的事
大人不管做么事,一般不情愿带小伢子。唯有一件事,那必须要带小伢子,而且是非要带去不可的。这不仅是安庆的传统,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承! 这就是带伢子做“清明”!
不带伢子是犯忌,有伢子表示后继有人,带得多说明家族兴旺。
让小伢子感受家族传承,家族血脉延伸。它不仅蕴涵着人的情感元素,也维系着家族的命脉。要他从小感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过去的观念)。带小伢做清明是传、帮、带,让他从小认祖归宗,记得祖坟所在地。
城里都有”坟亲家“。因城里人祖坟在农村, 请在坟边的农户照看:不让牲畜放牧坟边,坟茔若有损坏请他们上门通知,因此就成了“坟亲家”。好的“坟亲家”超过亲戚。
每年清明农户在门前守候,看可有“坟亲家”上坟,若有便拎着农具,从老远迎来。给坟添土、打草坯、砍坟上的杂枝。给坟打“箩框”,这“坟箩框”就是包坟一圈的土围子。
最后给坟头打上“帽”,在“帽”下压“香纸”,插“清明标”,标是用彩纸作成的长幡。表示此坟有后,不误为孤坟。
等农村人弄完,家人再清扫,扫毕就拿出供品:一般是三样糕点,也有是三样水果。遇上亡者大生辰年、大忌辰年,或是自己的整生日年。就带上三牲:一块大肉、一条鱼、一只鸡。倒三杯茶、三盅酒祭祀。最后磕头、作辑、放炮、走人。
这些供品,包括装菜的碟、盘、酒(一罐)、茶叶(一包),最后都给“坟亲家”。在到坟山时是不可先到“坟亲家”家去的,因为手上拿着奠品。等做完清明后,才上他们家去看望。有年老的就送上糖、霜果、蜜枣、糕。并留下些钱,一般不在他们家吃饭。
做清明有“新坟不过社”,许多人问这是什么意思。“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刚去世是新鬼,在阴间举目无亲,阳间焚去的钱物,有被老鬼哄抢的可能。而“春社”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春社”前土地神不准老鬼出来,所以给新坟烧纸必须在“社”前。
另外安庆有个误区,好像过午做清明不行,亡人得不到焚化的冥币。其实没有这个规定,做清明是在早上九点后,下午三点前完成祭祀。因为这个时段阳气最足,三点后阳气逐渐消退,阴气增长。时运低的人,容易招惹阴灵缠身。 这不是现在安庆人所说的过午!
这“过午”误俗应该改,这一改就等于延长时段,给做清明的人带来较长时间,给人们带来方便。这样也不会造成公墓上午过分拥挤,下午空无一人的现象。
做清明不一定都得在清明前,清明后做也行。不像现在安庆有人认为,做清明必须在清明节前。
怀孕妇女是不能上山扫墓的,这时妇女火焰低,容易惹阴魂缠身。
来例假也不要去,身上带有污物,会冲撞神灵。
做清明时小伢子喜欢用柳条,编成箩圈戴在头上。这在安庆有种说法叫作:“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清明折柳、插柳、带回来插在自家门前也是盛行的。
因明天是周末,许多人要做清明,特发此文。
这么多讲究的吗?现在简单了,放束花感怀一下。 火焰低是什么意思 现在香和纸钱都不给带上山,什么都没的压 那用什么压冒哟,真不懂也 扫墓不过午,是民俗流传,不是‘规定’,也不是‘误俗’。老百姓约定俗成,大家都这么做。个别人偏偏下午去,或者上午来不及拖到了下午,也未尝不可。民俗如此,大概是大家认为祖先早早就巴望着后人来,所以尽可能去早一些,以示重视,敬重。(不仅仅是安庆,似乎到处都是赶早)文中有一笔误:磕头,不是嗑头。 0052HL 发表于 2021-3-19 10:33
这么多讲究的吗?现在简单了,放束花感怀一下。
这不叫讲究,这叫尊重!
压帽,是表示某一支某一房来过,同时也对外表示此墓主后世繁茂。所以,不准用纸钱,用花是一样的。 致玫瑰 发表于 2021-3-19 14:58
火焰低是什么意思
火焰低,就是讲这个人阴气重。
芒果小妞 发表于 2021-3-19 16:05
现在香和纸钱都不给带上山,什么都没的压
可以压清明标,或是压花瓣。
君隐草 发表于 2021-3-19 16:37
那用什么压冒哟,真不懂也
可以清明标或是花瓣
还有一个细节,清明一个家族结伴同行 ,有关费用可能条件好的多出一些甚至全包都可以,但是购买祭扫用品的费用一定要各家分摊或各买各的。 旗杆街 发表于 2021-3-19 17:08
扫墓不过午,是民俗流传,不是‘规定’,也不是‘误俗’。老百姓约定俗成,大家都这么做。个别人偏偏下午去 ...
赶早但不能太早,一般在上午九点后,下午三点前。这是考虑这时间阳气重,避免阴魂缠人。
安庆五十年代,做清明没有过午不能做的说法。
为什么后来形成了这个习俗,个人看法是因为公墓近(公墓是58年才有),一上午就可以做完。
以前坟在各地,如老峰,大龙山……一上午是做不完的!
旗杆街 发表于 2021-3-19 17:13
压帽,是表示某一支某一房来过,同时也对外表示此墓主后世繁茂。所以,不准用纸钱,用花是一样的。
你说的很对!
清明标可以光大,比单纯用花要好!
今年的社日是3月21日。所以祭扫新坟明天是最后一天。 我想知道社日是怎么算的。 龙门飞甲 发表于 2021-3-19 19:50
我想知道社日是怎么算的。
新坟春分前做,老坟春分后做
致玫瑰 发表于 2021-03-19 14:58
火焰低是什么意思
道家说,人身上有三把火(额头,左右肩),火焰低为阳气弱,容易鬼上身 本帖最后由 旗杆街 于 2021-3-19 21:58 编辑
龙门飞甲 发表于 2021-3-19 19:50
我想知道社日是怎么算的。
‘新坟不过社’。按照安庆风俗新坟清明祭扫要在春社日之前。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今年立春是2月3日,壬午日,之后的第一个戊日是2月9日,戊子日,第五个戊日就是3月21日,二月初九,戊辰日。
现在也有人说社日就是春分,可能是因为社日确实与春分日接近,懒得繁复的计算,也大差不差。今年春社日(3月21日)与春分日(3月20日)只差一天。
为什么“新坟不过社”,据说去世未久的人刚到阴曹地府举目无亲,孤独无依,势单力薄。阳世亲人捎去的祭品总会被别的野鬼抢夺。而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此时给新亡的人所捎去的祭品才能悉数收取。当然这些说法只能是人云亦云,谁也不愿去实地查证。
本帖最后由 旗杆街 于 2021-3-19 22:05 编辑
chenheng99 发表于 2021-3-19 19:55
新坟春分前做,老坟春分后做
社日确实与春分日接近,懒得繁复的计算,也大差不差。
不过老坟社日前后都可以做。
本帖最后由 射蛟台下 于 2021-3-20 22:15 编辑
大多数地区都有“新坟不过社”、“清明不过午”的风俗,清明祭扫总只有提前,没有迟于清明之后的。所谓风俗,就是约定俗乃成吧,毕竟不是科学。
说到“坟亲家”,事情倒是深有印象,只是这名词还是第一次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之前,就有一位桐城龙眠山的“亲戚”几乎每年都来走动,来谈的只是曾祖父母坟茔养护一事,大人的事,我那时不上心。只知道曾祖父母的墓地是在百余华里之外的那边,葬坟之初,我家给他买了块田,算是看坟的一次性付出,土改之后,这就等于失效了,于是就按年付资,记得这家姓曹,有一次说到:村里兴修水利,在祖坟下面筑了座水库,筑坝时有人就要打我家祖坟的主意,就是要扒坟圹上的石条。村里人说,这坟看样子是地主家的,但扒无妨。他站出来说话了:这家人现在是枞阳县政府的,可不是地主,于是给保护下来了。八、九十年代,我家兄弟侄儿(当时我在外地,就我缺席,深为自责)都去过,还找到了那户人家,果如其言。这座坟离张宰相坟不远,是我祖父当年在桐城教书时踏遍龙眠山找到而买下的一块风水宝地,马通伯(其昶)先生知道后也去看了,要从我祖父手上以重金买过去,我祖父不为所动。嗨!说来有意思吧?我家到如今也就只出了一批批老实本份的书生而已。不过,这恐怕也是祖父的初衷:祖父临终前的遗言是:我本农家子,吾家子孙,今后当以忠厚为本,勤俭传家,一不做官,二不经商,不为良医,便为名师。
射蛟台下 发表于 2021-3-20 12:59
大多数地区都有“新坟不过社”、“清明不过午”的风俗,清明祭扫总只有提前,没有迟于清明之后的。所谓风俗 ...
你家后人虽不为官经商 ,但是人中龙凤 ,安庆话说是‘人尖子,人杪子’,受人仰慕。 旗杆街 发表于 2021-3-20 14:02
你家后人虽不为官经商 ,但是人中龙凤 ,安庆话说是‘人尖子,人杪子’,受人仰慕。
多谢夸奖!其实过奖了,我们都当以祖训为诫,老实本份的做人才是。当然祖父所处时代黑暗,于是有那番感慨,于是有那番训诫。
旗杆街 发表于 2021-3-20 14:02
你家后人虽不为官经商 ,但是人中龙凤 ,安庆话说是‘人尖子,人杪子’,受人仰慕。
是的,培养了国之栋梁。膜拜何老。
射蛟台下 发表于 2021-3-20 12:59
大多数地区都有“新坟不过社”、“清明不过午”的风俗,清明祭扫总只有提前,没有迟于清明之后的。所谓风俗 ...
读何老这一段文字,学到一个字‘圹’,以前也看到过,自以为是地以为是‘塘’字的异体字。关于坟包周边的土围子,以前也和楼主江老先生一样,写为‘框’ ,现在明白祖先早已有专门的字定义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