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畈古民居(安庆古居)——卒子走遍安庆
蔡畈古民居(安庆古居)——卒子走遍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介绍安庆老城和七县一市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风景点。卒子走遍安庆是一张介绍安庆旅游景点的名片,更多推荐旅游景点,为读者服务! 通过“卒子游记”,带领大家去慢慢欣赏一个去除浮躁的长篇纪实游记录,让大家从每天一篇、一年三百篇游记的节奏里渐渐明白一个“坚持”的信念,做一件事绝非一年或是几年所能完成,它需要一生去努力。蔡畈古民居——安庆古宅第801篇作者: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摩托车户外行群群号:322708947(热爱安庆山水旅游的户外朋友进)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安庆牵手网等本文只使用少量图片,如想欣赏更多文章和图片,请浏览卒子空间http://user.qzone.qq.com/82009314/2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位于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组境内,建筑占地面积约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为独姓聚居的古民居建筑群。古居民群于明朝明化年间始建,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与大别山本土民居相结合的典范,是大别山区古民居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写照,是反映大别山古村落曲折变迁脉络的“活化石”。2012年6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入选由国家文化部、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命名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卒子曾二次到访,今天向大家推荐这个地方。 蔡畈古居民群以殷姓为主,大小房屋600余间,建筑面积13800多平方米。代表性古建筑有8处,保存状况较完整。民居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轩、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较简单,坎上坎下民居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户户有弄道相连,一条用青石垒岸的小河围绕着民居。堂轩和祠堂系青砖小瓦马头墙,外观古朴典雅,内部结构立柱穿枋,立柱、大梁、驮梁为当地自然生长材质坚硬防腐性强的槠树。堂轩和祠堂这些徽派艺术建筑与古老的普通民居共同构成蔡家畈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规模和体量宏大,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1、下堂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一进三重,设有天井、厢房数十房,石制小朝门,保存完好。2、中堂厅:清代建筑,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设天井、厢房。其大门门楣有四根木质圆饰,为古代摘取功名的标志。3、上堂厅:本名六龙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该堂厅规模较大,主厅现存木柱八根,设有天井、厢房,保存完好。4、呈禧公屋:殷呈禧公(1655—1680年),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梁祝结构,木雕斜撑。5、维甲公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维甲公,是中堂厅和上堂厅居民的共同祖先,故整个民居建筑以该屋为中心。该屋结构古朴,砌封火山墙,梁木透雕,斜撑精美。墙上饰有水墨诗画“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6、浴春公屋:殷浴春(1795—1851年),是维甲公第三代孙。该建筑古朴典雅,木制栅门,建筑保存完好。7、殷赍臣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殷赍臣,字良弼,号梦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试钦点任内阁军机。光绪三十三年朝考授军机章京。入民国,历任县长、军法处长、襄阳留守处司令、太湖县财委会会长等职。该建筑为典型的徽派建筑,天井、厢房、马头墙、八字大门,现状保存完好。8、殷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大门上的扁额、壁柱上的碑记、对联均保存完好。
建于明清时期的蔡畈古民居建筑群均系为土木结构,至今仍保留了大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雕刻、盈联、匾额和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据乡文化站资料记叙:蔡家畈古民居所有的建筑中,建筑等级最高的是殷维甲故居和殷赉臣故居,这两处建筑都属皖南徽派风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蔡家畈享有书香门第的美称,据考证;这里的文化与清朝桐城派和太湖赵氏文化的渊源很深。可这里的人全部姓殷,据了解,在殷姓未搬迁至此地以来,这里全部是蔡姓。由于蔡殷联姻,本地蔡姓没有子嗣,作为外甥的一名殷姓男丁由大屋岭过继到母舅家为嗣,通过数代人的努力,由大屋岭陆续过来的殷姓也多了起来,殷姓家族开始构建蔡家畈村庄,蔡家畈的人后来都属殷姓,但蔡家畈这一地名一直得以保留。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年间,蔡家畈在太湖县享有书香门第的美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读书人——殷赉臣,光绪28年中举,在清朝末年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等要职,民国期间任过三十八军秘书长。他的后人基本定居北京,他的孙子殷乔芳,建国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师,因工作出色,曾受到党的三代领导人接见。如今蔡家畈的50岁以上的人都有文化,建国后从蔡家畈走出到各地工作的人员达百人。
—完—2015-11-1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