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5-5-13 08:51:02

杨汝谷(榖)墓(安庆名人墓)——卒子走遍安庆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5-5-13 08:55 编辑

杨汝谷(榖)墓(安庆名人墓)——卒子走遍安庆杨汝谷(榖)墓——安庆名人墓第653篇作者: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
摩托车户外行群群号:322708947(热爱安庆山水旅游的户外朋友进)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卒子微博、安庆E网等
卒子游记:

   卒子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带大家到安庆市山口乡看一看。

   清代名臣杨汝榖(谷),曾是怀宁县(现安庆市区)封建时代官阶最高者,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品大臣。杨汝榖夫妇合葬墓很难发现,墓葬全景形制少见,墓碑文字都是张廷玉题写。


   杨汝榖(谷)(1665~1740),字令贻,号石湖,怀宁县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杨汝榖中进士,授浙江浦江知县,后来因政绩突出任京官。


    杨汝榖曾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史料记载,在“康雍乾盛世”被几代皇帝赏识和公开表扬,杨汝榖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差不多被皇帝树立为大臣的楷模,好官的典型。在清朝“名臣”中,其形象挺光辉的。


    乾隆三年(1738年),杨汝榖以年老为由多次申请退休,最后得到了批准。他在离开京城前,乾隆皇帝召见了他,赐了一副亲笔书写的楹联和一顶红绒结顶的帽子。杨汝榖回到老家怀宁后,入住于安庆天台里。杨汝榖晚年家境不太好,等他去世后,儿孙们的日子就过得更是艰难,为了吃饭活命,甚至决定将房子卖掉。就在这时,太平军攻陷了安庆城,杨家人逃难去了他乡,房子落入太平军手中,成为办公用房。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初,湘军“克复安徽省城”,杨家的房子转而成为湘军的粮台(清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经理军粮的机构)。到同治三年(1864年),天台里9号终于有了新主人,他就是赵朴初的高祖赵(状元赵文楷第四子)。


    杨汝榖曾与张廷玉同朝为官,当年政坛上两位同乡一次联手———即由张廷玉题额、左都御史杨汝谷撰文的《天坛进贡东岳散司白纸簿籍老会》碑在京城造成了不小影响。


    乾隆五年(1740年),杨汝榖在自家老屋去世,享年76岁。赐祭葬在石门湖纱帽山),谥“勤恪”。杨汝榖墓地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百子村石门湖畔狮子口大桥左侧的纱帽山之巅,为夫妇合葬墓(杨汝榖夫人姓刘)。为夫妇合葬墓,海拔400米,有墓圹、墓碑(无字),正前墓圹石上浮雕舞鹤。距墓2米处立方形华表1对,高近2米,宽0.3米,左侧碑文:故光禄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都御史加之三级湓勤恪杨公漳汝谷大人之墓;右侧碑文:故诰封一品夫人杨母刘太夫人之墓。两碑均同样署:“经廷讲官太得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三等伯加十级张廷玉顿首拜题。”时间两碑均署“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春月丁丑吉旦”(即1747年)。两碑同署其两孙、曾孙、玄孙名。


    杨汝榖夫妇合塟墓全景时发现,大边是刘夫人墓碑,小边是杨汝榖墓碑,两块方柱形墓碑相距约12米。“这种形制极为罕见!”多年来,卒子六上纱帽山未找到此墓,难免有些遗憾,望近日七上纱帽山,找到此墓,内心祭拜。


—完—2015-05-13

黑猫探长 发表于 2015-5-13 15:27:53

卒子是考古专家,向你学习。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5-5-14 08:59:55

别给我戴高帽子,我只是一个爱好者。并非是考古专家。

hm512 发表于 2015-5-31 21:31:35

石碑的照片好像是我们拍的。{:soso_e113:}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5-6-1 09:27:39

差不多吧,我们墓一直没有找到,希望下次去拍时,能给我们指一下路。

hm512 发表于 2015-6-21 16:36:04

现在墓已修复,我可以发一张卫星定位地点及线路图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5-6-21 23:36:10

已经找到,我又自己拍了很多照片,下次再写一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汝谷(榖)墓(安庆名人墓)——卒子走遍安庆